◆
(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以前在讲到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往往使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感到头疼,可以说是仅凭一张嘴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微观知识框架。有的学校先进些,可能会有一些球棍模型,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应用到了我们今日的课堂上,Flash动画展示微粒间空隙的变化、分子原子的运动等,从视觉上生动的展示了微观的粒子;音频、视频文件的插入,更是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最生动的是,学习水知识时,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尽管直观、形象,但孩子们对实验发生的原理和过程并没有掌握,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从可视的角度展示其微观实质,既可以扩展孩子们的思维空间,进一步了解水分解的实质,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第三章分子、原子等知识做一个简单的预热。
我们学习知识,一方面,是想要充实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灵魂;另一方面,更是要将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产实际。其实化学的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宽广的展示空间。例如,我们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学生们通过老师课上的讲解掌握了它的性质和制取方法之余,还可以让学生们试着用家中的小苏打和食醋自制汽水。学生们利用身边的物质,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了汽水,自然欣喜不已。虽然与商场购买的汽水不一样,但反应的原理是一样的。使学生们领略,化学知识并不是多么高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课上的知识内容丰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课下的趣味拓展,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乌鸦喝水》,里面讲述了一只口渴难耐的小乌鸦,发现了一个盛有半瓶水的玻璃瓶,在饥渴的困境中,小乌鸦竟想到了往瓶子里扔小石块的方法取水喝。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让我想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师讲课时,可以引入一个精彩的开场。比如,在讲解物质的燃烧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蘸有酒精的布条,来展示一个魔术:点燃布条但布条却没有被烧坏。大家对魔术产生的奇妙现象好奇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布条没有被烧坏呢?”带着这个疑问去学习,可以使学生学的快,对知识点记得牢。此外,在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在讲解之前准备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时可能有的学生以为是一个空瓶子,这时老师向这个“空瓶子”中倒入少量的水,拧紧瓶盖后震荡,同学们都惊奇的发现,这个塑料瓶怎么变瘪了呢?这一奇妙的现象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原理很简单,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了水。有了想学的愿望,乐学的心境,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提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科学是严谨的,知识是严密,但掌握知识的方法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形象记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记忆的负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初中化学必学的重点实验,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经常考到实验的先后顺序,学生们总是记不清。其实有些步骤可以采取一些形象记忆的方式去记忆。有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如将实验的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的“四点”与时间四点钟联系起来;将实验的第七步,熄灭酒精灯的“七熄”谐音为“七夕”。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另外,在书写实验的反应原理时,学生对高锰酸钾(KMnO4)和锰酸钾(K2MnO4)总是分不清,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二者的化学式中只差了一个数字2,这时有的学生有更简单的记忆方法:化学名称中多一个字儿,化学式中少一个2,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帮助学生记住,、记清这两个化学式,效果不错。可以应用类似方法的地方还很多,我觉得无论是哪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一种好方法。形象记忆是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在课堂上推广运用。
新的时代,新的理念,我们的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有所突破。寻找新的、更适于当今初中生的教育方法。让智慧的种子经教师的传播,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陆晓峰.激发学习欲望,巧作引导解惑.新课程,2016,(10).
[2]俞万林.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学习化学的兴趣.中国校外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