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咸丰县第一中学)
(一)结构模式化,文章创新难
作文本身是学生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也应该以写作的普遍规律、方法为依据,为学生表达自我、抒发情感服务。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分数在高考语文中占据重大的分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考分数”才是真正决定写什么、怎样写的因素。从大量的语文作文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注重写作技巧而忽视写作能力培养的问题。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们常会传授给学生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机械的模仿训练,来提高考试分数,造成学生作文出现结构模式化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个性被扼杀,学生得不到正确指导,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动力。
(二)忽视评价重要性,缺乏指导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分为三个方面: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在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做到了前面两个方面,而第三个方面往往被忽视。高中课业紧张,课时紧,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向全体学生集体讲评的方式进行作文指导。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指出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却缺少了个性指导。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得不到个性指导,不利于学生个人特色的发挥。
(一)教学生活化,创设教学情境
作文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重视生活这一广阔的平台。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的作文只有生活出发,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见所思融于自身的所见所闻中,才能创造出一篇好的文章。当然,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不拘一格。作文形式上,除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文体外,读书笔记、生活札记、访谈演讲都可以纳入教学。作文内容上,乡情民俗、街巷见闻、影视评论、时事政治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的素材。如在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中的作文题中,要求学生们围绕一些“中国关键词”进行写作,如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空气污染、高铁、移动支付等,选取其中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这些名词都是我们当前生活状况的反映,学生们只有在了解这些名词的前提下,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可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行不通的,教师们在指导学生们写作时,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们挣脱传统作文的结构模式,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结合实际,通过写作语言、技巧表达出来,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章。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打破常规
如果说写作素材是一篇文章得以生动、丰富的缘由,那么求异思维则是一篇文章足够鲜明的因素。求异思维是指作者在现有的信息中通过自己的加工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它要求作者在审查题目、确定立意的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的约束,使自己的思维呈现多样化,从而得到多个答案,通常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围绕一个固定的话题,从多角度出发,写出主旨不同的文章。逆向思维,则是一种背离常规的思考方式。不论是发散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只要运用得当,都能使文章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如2015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1)中的作文题中,女大学生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了自己总是在高速路上接电话的父亲,作文要求考生写一封信,写信人姓名为“明华”。这个题目的审题可以从当事人、女儿、警方多个角度出发,只要紧紧围绕这一事件对收件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因此,考生们可以发散思维,写给父亲,提醒他高速接电话的危险性,女儿的举报也是另一种爱的方式;写给女儿,表示自己对她行为的赞同,因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或是对她表示不理解,举报行为欠妥;写给警方,要求他们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散思维,创作出一篇立意明显、紧扣主题的文章。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局面,必须正视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指导学生融入生活,培养求异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各个方面的见闻和感知。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明福.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学实践,2012,(02).
[3]张杰.高中作文教学指导[J].语文教学研究,2011,(19).
[4]郭根福.高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创新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