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军
教学看质量,课堂看效果。一所能够被大家认可的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学质量的高低来评判的,学校的质量高低又是通过学校全体师生在课堂上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而课堂是看效果,课堂效果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也不完全归功于学生“照猫画虎”的不断练习;笔者认为,在当今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的影响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模式下,一堂优质课,必须要让课堂“动起来”。
所谓让课堂“动起来”,即为“让学生‘动起来’”。传统模式的教学只是让教师“动起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知识,而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没有让课堂上的学生“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的、短期的时间里似乎表现得比较明显,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思维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对课堂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究、理解、掌握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因此,为了真正让学生探究知识、掌握知识,为了使课堂有较好的效果,那么必须让教学的主体——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怎么“动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动起来”。
任何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决定的,但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学习也不例外。俗话说“人在教室,心在外”便是最好的印证。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专心致志地学习,除了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序地组织教学(外因)外,还必须让学生自己能够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地搞学习(内因)。只有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对该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反之该堂课将黯然失色,教师心情凝重,学生则无所谓。因此,如何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则是要通过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水平来实现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心”动起来是前提,当学生的心完全用于学习的时候,教师则应该精心组织,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脑”动起来。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只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学习知识,教师将学生动“脑”的时间几乎全部占用。学生想思考,想去拓展思维没有时间。从主观上来说是好的,教师是想把知识讲得更具体、更详细,害怕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但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从此,学生再也不去思考、去探讨,成了学习上的“寄生虫”。
在新课标理念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让“脑”动起来,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知识真正掌握。“洋思”经验中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练便印证了这个道理。
一堂优质课,不光需要教师对知识认真、详细解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嘴”动起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才能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完善和补充。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动“嘴”机会,导致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里发现自己在组织教学中的得与失。新课标理念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嘴”,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问题都讲出来,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判、共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在激烈的争辩中,就能够很牢固地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这样说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它主要揭示了人的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脑相长,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么,一堂优质课,一定要充分发挥人的两大宝,并且使这两大宝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手脑相长。用脑去思考、去识记;用手去实践、去验证。这样,一节课的知识就能够游刃有余地理解和掌握。
教与学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堂课上,如果只是教师唱独角戏,那么这堂课就会显得干瘪、无味。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认识清楚:一节优质课,不是让学生来评判教师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也不是让学生来欣赏教师的优美演讲艺术,而是以学生在该节课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定的。教师通过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较好方法之一,又是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颇佳的举措。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和谐课堂的目标。
一堂优质课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法——“生与生”动起来。在教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讲解后,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比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在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给予学生提示。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它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不受教师规范模式的影响。因而更能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都能够集中精力去关注学生之间所讨论的问题。这样,既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精神,又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朝着有效教学的目标发展。
如果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让整个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脑”“嘴”“手”动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课堂教学质量将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