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卡
春节放假,健身房都关门了,在家里还能继续做训练吗?假期时间多,什么样的运动有助于减脂增肌?
别给不锻炼找借口
假期来临,我发起了“30日瘦30斤”的挑战,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减肥?是健身好,还是控制饮食好?我的回答是都做。有人回复:我觉得只能做一样吧?因为意志力是有限的,做了运动,肯定就没法健康饮食了啊。以前我也相信,意志力是每天定量的,会越用越少,所以你要把意志力用在该用的地方。甚至还有朋友表示,自己不想健身,不想健康饮食,是怕自己的自控力被消耗完了,结果会在学习、工作这种重要的事情上表现得更差。
其实,意志力并不会“自我损耗”。2016年有篇发表在《心理科学观点》(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论文,研究了2000多名受试者,结果发现,意志力“自我损耗效应”为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类的意志力会“自我损耗”。既然意志力不会越用越少,那我们就不必担心运动和健康饮食会冲突,更不必担心运动健身,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研究发现,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对大脑的发育,或者对工作状态有很好的的帮助。比如有研究提到,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成年人的执行能力(选择、组织、目标导向行动等)。所以,你还有啥理由放假不坚持健身和控制饮食呢?
很多人一开年就信心满满“我今年要瘦10斤!”可是到年底,真的完成了吗?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新年计划,都没有兑现。2007年,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怪咖心理学》的作者)进行了一项对3000人的调查,研究制定新年计划的人,88%都失败了,而且52%的人,一开始觉得自己是信心满满。这是不是让人有点泄气?不过,其中也有好消息。在新年计划中,如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目标设定,男性达到目标的几率会提高22%。而女性如果公开自己的目标,且得到朋友支持的话,成功率能提高10%。还有一个很经典的关于计划制定与减肥的实验。研究招募了一群肥胖者,他们平均都超过标准体重50%。科学家告知他们要开始减肥,其中一些人,只告知他们要尽可能少吃。另一部分人,则帮助他们制定了很详细的节食计划。四周后,制定了详细计划的人,减少的体重是“尽量少吃”者的两倍。可见,虽然决心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计划,对目标的实现也非常重要。
1.确定自己的目标。说到制定计划,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如果第一步错误,那么结果就南轅北辙。如果你的目标是自己能更“瘦”。那么你最好想清楚,你需要自己的瘦,是体重减轻的“瘦”,还是让自己看起来更瘦。而要看起来瘦,要瘦多少斤才够呢?又例如,如果你是想要增肌,那么你的目标是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肌肉维度?还是增加爆发力?这些是相辅相成,又有些相互冲突的。只有你确定好自己的主要目标,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2.制定可执行的阶段目标。确定总目标还不够,而且还要确定合理、可量化的阶段执行数据。以减重为例,阶段性的减肥目标,不用设得太高,只要能让你的身体有明显的改善,也更有利于激励你后续进行持续的减重行为。
科学家发现,一次减5%的体重,是一个很合适的阶段目标。对于很多减重者,你的终极目标可能是减掉15%的体重,但是在设定减重目标时,每一阶段减5%,更容易减重成功,也更能激励你进行下一轮的健身。
健身房关门在家练
过年了,健身房都关门了,可以换做练居家无器械。居家无器械,也就是自重训练,主要局限有三:无法控制重量(体重无论大小,都只能采用自重);阻力方向单一(重力方向,不能调整角度);运动没有保护,很容易受伤。对大体重的胖人,自重量大,动作难度也大,尤其是各种跳跃动作,对膝关节会带来各种危险;对初学者,自重很难找对目标部位的发力感觉,动作难掌握,更容易练错受伤;对比较瘦的男生,自重负荷又不够给力,进阶空间太小。对大多数人,居家无器械自重训练,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过,这不是说在家就不能练了,选对各种训练小道具,不但可以破除居家无器械的局限,甚至可以完全模拟PK健身房器械训练。
1.健身房练胸,在家怎么搞?健身房有三大练胸经典。杠铃卧推,提升围度和力量;拉索夹胸,塑造胸部形状;蝴蝶机夹胸:精准作用于胸肌。而这些器械动作,一根弹力带,搭配手环、脚环、横杆就能完全模拟。
杠铃卧推可变为弹力带横杆卧推。弹力带横杆卧推,能精准调节重量和角度,重量从10kg~100kg都没问题(大重量最好用家里的防盗门),角度平板、上斜、下斜随意选。这能满足从初学者(做不了俯卧撑的)到高手(俯卧撑太轻松的)的各种需求。
拉索夹胸替换为弹力带夹胸。如果觉得一根带子的间距无法模拟重量,那不妨用两根带子加两个门扣,角度合适,也不会磨手臂。当然,那就需要再买一个便宜的弹力带套装。
2.健身房练背,在家怎么搞?健身房练背也有三大经典器械。引体向上,针对背部整体和轮廓;器械高位下拉,肌肉固定侧重与引体不同,同时易调整重量;器械划船,精准作用于复杂的背部肌群,更适合女生塑造美背。
同样,这些动作在家用弹力带+引体向上架+横杆,也能完全模拟引体向上。如果做不了一个标准的,除了助力引体,还可以在脚下踩个凳子,或者把弹力带绑在横杆上,踩住弹力带来借力。
如何固定弹力带:
估计有人要问:为什么都是弹力带?无器械有三大局限,而弹力带作为居家健身神器,上述局限可以通通解决。一套弹力带可以提供10磅~100磅不同组合的训练负荷,基本满足不同水平、不同部位的训练要求。弹力带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固定点,提供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全方位各个角度的阻力,还可以做孤立目标部位的针对动作,高效模拟健身房专门的健身器械练全身。
没弹力带,也可以用哑铃玩。如果你没弹力带,日常在家训练也不多,只是准备在假期练练,那哑铃也同样能练,只是效果不能高效PK健身房器械罢了。比如练胸,可以用哑铃做卧推、做飞鸟等。
运动适度防疾病
规律的健身运动,的确可以让人身体更好、少生病。研究发现,短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活性,改善免疫功能。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更是可以使淋巴细胞增多,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在另一项研究中,每周五次、每次45分钟步行锻炼的女性,呼吸道疾病感染率相比不锻炼组要少一半。
然而,这并不适合假期突击猛练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学者通过流行病调查发现,经常参加大强度、大运动量活动的人群,在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一般人。比如大运动量训练或者马拉松比赛后,人们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会增大2倍~6倍。而这和大强度、大运动量活动,会降低身体里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同时让机体内的免疫分子水平也有所降低有关。运动员在2小时高强度自行车运动后,免疫分子IgA水平竟然下降了70%之多。
大强度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身体更弱的结果呢?其实这也很好理解。玩游戏的时候,强力输出一波技能后,总是蓝条空空、技能冷却。健身锻炼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强度运动过程中消耗太多,会使得运动后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变弱,切换成“低防御开窗模式”。这个开窗期,一般持续3小时~72个小时不等。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健身还感冒。
如果大家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减少运动量、多睡觉、补充谷氨酰胺等方法。谷氨酰胺作为血浆和骨骼肌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对合成代谢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在运动后更好地吸收再合成糖原。
所以,如果假期健身量过大了,就休息一天,稍微吃些好的,慰劳一下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