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有否必要學歷史課

2018-02-10 18:44許文濤
澳门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學學校歷史

近期一班久未見面的朋友聚會,朋友大倒苦水,事因其十歲兒子就讀某外文學校五年級,課業太繁重,以致晚晚要做功課到十點後,周六周日也被補習和興趣班排滿,心痛孩子完全沒有了童年樂趣。細問之下,才得知這位朋友兒子的課業雖不能說量大,但質方面不點不比傳統資優的中文學校遜色,在內容上,注重理解多過死記硬背,故小朋友花更多的時間去通過閱讀上課內容,以加深理解才能完成老師佈置的家課;而在科目上,本地傳統中文學校設置有中英數常識為主要課目,而該位小朋友所在的年級,除了中英數科學(類似常識),還有歐洲歷史和中國歷史,其內容和深度,不比初高中的課本淺易,相對而言一點不容易理解,故教師通過佈置大量功課幫助學生理解,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聽完這位朋友的大灘苦水,衆人感觸很大。感嘆小朋友課業辛苦之餘,對於小學生有否必要學習在大人的世界看來枯燥無味的歷史課也頗有質疑。質疑之一,是以小學生的心智能否理解到歷史事件的沉重及判斷真偽能力;二是編寫方面什麼程度才是最佳的教材,恰恰好满足到兒童的學習興趣,而本人最看重和糾結的是,其實畢竟歷史教育這種背負沉重的學科究竟適不適合在兒童期的學生身上輸灌,他們的心智是否足以接受到?以及對他們日後的成長究竟有哪些正面和負面的影响?

在記憶中我們在初中和高中時期,中史、世界史不過都是閒科,學生搏命學習的主科是中英數,中史、世界史永遠為可有可無的閒科,這個閒的主因是因為不重視, 不被制度認為可以反映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反而,易不易讀應是其次因素。不可否認,對於內容沉悶的史科,背書是唯一學好該科目的途徑,要想吸引學生的興趣,更是難,大家都知道,學生不能僅靠教科書來認知,這就要求有一個精通的導師,一個通向歷史的啟蒙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意義,才能事半功倍。加上,很多中學歷史課老師非史科班出身,出現教學質素參差,甚至乎有的老師連基本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細節一知半解,也不知以何種角度向學生傳授知識,亦影响學生的求知意欲。這樣學生不能得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也不能從教學中得到工作的满足感,最終,不單不致於逹到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反而造成了教學相失的局面,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翻看各國史科教育的情況,往往在一些多元種族融合的國家,更能發現到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在新加坡,早在1970年代,政府發現很多國民對國家欠缺歸屬感,族群之間衍生排外情緒,政府意識到要重編歷史教育課程,提倡多民族共融,藉以建構國民身份認同的意識。而在鄰近的香港,數年前發生反國教爭議而掀起社會輿論戰,更觸發怎樣及學什麼歷史的爭議,翻查資料,香港在1997年教育局發佈新課程,明言要培養學生對民族及國家的歸屬感,12年發生反對中、小學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反國教運動,至2017年政府更宣佈全港初中自2018年起必須獨立教授中史課。

透過以上實例,我們可以看出,歷史教育不應是一種禁忌,尤其對於一個政權國家而言,通過歷史教育帶出的身份認同更是維持國家穩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從這個意義出發,可以見得史課本來就不應是可有可無的中學次要科目,或許有人會別有用心地以為史實可能被錯誤地編寫或錯誤地傳授給學生,即使有這樣的個別事例的存在,但也不應以偏概全,而否定歷史教育的價值和必要性。

回到小學生究竟需不需要學歷史的疑問?對於學校推行史科教育而言,應從小學開始還是中學開始的探討,似乎是題外話,不過,我們不能否定各有千秋,一般地來講,歷史教育被視為在基础教育階段的次要科目,更不會普及在小學階段,但不妨日後對此持開放且不排斥態度。

據澳門一般中學有設中史、世界史,而某些外語中學雖有設歷史課但只教授外國史,以朋友小朋友所在的小學來講,在小五年級已展開歐洲歷史的教育,帶給小朋友的是怎樣的世界觀的教育?相較而言誰站在起跑線的前沿,值得思考……當然,撇除增加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這一不好的層面,我們難以就此而否定推行歷史教育的意義。

(澳門/ 許文濤)

猜你喜欢
小學學校歷史
秋季运动会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段小小的历史!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要脸干什么,不是还有你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