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剑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随着网络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随之越来越普及,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高校大学生党建也不例外。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新媒体与高校党建的关系也进行了诸多研究,通过梳理发现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党建重要性的认识(苏萍,2008;林金贵,2009;刘佳,2013;徐宝义,2014);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优势分析(薄舜予,2014;李雪,201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刘佳,2013;薄舜予,2014;周海波,2015;孙洁,2016);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张运菊,2010;蒲东恩,2012;孙洁,2013;李雪,2014)等。通过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新媒体与高校党建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现阶段关于新媒体与高校党建的研究范围狭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深度不够,依然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与空间。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1]同样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也不例外,面对新的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有新的作为,主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积极应用新媒体引导高校大学生党员端正入党动机,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作为青年中最有活力、最有思想的大学生自然而然成为了网络社会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通过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已成为当下我国各高校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梳理并系统地研究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在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学阅娱赏、社交婚恋……深刻影响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也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3]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高校也不例外。新媒体对我国高校的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高校成为受新媒体影响最深的区域之一,它正在多方面地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我们需要全面地分析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从而积极抓住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党建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主动应对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挑战,趋利避害,有效发挥好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随着网络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简称“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迅速普及,加之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智能手机实现了大众化,几乎人手一部,高校大学生借助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互联网世界中分享生活、评论热门社会事件。他们用新媒体与身边的同龄人、亲朋好友、老师以及父母沟通交流,通过朋友圈或者微博等分享生活和学习状态等,发表个人想法及动态,对别人发表的内容或点赞或评论。据中国青年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关于青少年对互联网信任度、依赖性和网络安全意识的报告显示,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达67.1%,而在网络上愿意发表评论的大学生比重达到54.1%。[4]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高校大学生群体俨然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力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和党建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备受关注。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而,高校能否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关乎着人民的期待、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高校老师相对而言处于主体地位,扮演着宣传教育的角色;而高校大学生作为受众,处于客体地位。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努力引导高校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从其定位和功能来看,本质上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上架起一座桥梁,方便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新媒体因其交互性、便携性、快捷性等特征迅速、广泛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5]这给作为使用者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和想象空间,因此,高校大学生乐于在新媒体中浏览、交流和互动,这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带来了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高校党建工作者可结合学校实际,以微博、微信为平台,将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工作通知等及时推送给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育高校大学生的目的。相较于原有的以校报、宣传栏为代表的传统渠道和平台,新媒体拓宽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载体,扩大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受众面。
新媒体是新时代网络通信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可以满足人们表达心情,互相分享生活状态的需要。与此同时,这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
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有较大的限制性,从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起,到最后成为正式党员,这一过程始终都要经过集中学习、分组实践、汇报发言等形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限制性。由于高校大学生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和方向学习,学习上课时间也不一样,加之部分大学生参与各种社团组织活动,这使得高校大学生就难以参加集中理论学习,这势必会影响党员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最终会使得一些优秀大学生不能加入党组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应用和推广,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积极借助新媒体开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媒体方便快捷,高校大学生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接受党的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新时代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观看党史纪录片和走访红色基地等都是党实现自我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务流程、党史知识等,以及影像资料及时上传到新媒体,并号召高校大学生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学习,代替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定期召集大学生在一起汇报近期所学成果,彼此之间比学赶帮超。同时,根据互联网党建大数据,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实施差异化学习。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新和充实理论学习的内容,努力打造终身学习型党建教育平台。
新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使高校大学生第一时间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和政策。例如:高校大学生通过“央视新闻app”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等。这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相较于黑板报、校报等传统手段,新媒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求知欲、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例如: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徐川录制的视频《我为什么入党》刷爆了全国高校大学生的朋友圈。这一视频生动地向大学生宣传了党的知识,大学生们纷纷转发点赞,这一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新媒体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借助新媒体既增强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也更加完善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也不例外。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也日益增多,因此信息传播的环境也就变得相当复杂。加之国外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因此在部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中,甚至出现了一些诋毁国家领导人、抹黑革命烈士、反对社会主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国家主旋律受到冲击。普世价值观、西方式民主、人权高于主权等西方错误价值观充斥新媒体当中。但是现阶段,我国对新媒体中这些不良内容筛选技术相对落后,对这些不良信息筛选难度大,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这些不良信息充斥在新媒体中,久而久之会悄无声息地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造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
传统党建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专题培训班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实践、结业考试等环节来实现。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党建工作的效果好坏与否可以及时反馈、针对性强。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反馈效果,及时调整党建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更依赖于手机和电脑,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新媒体方便快捷地听讲党课、了解党务流程、接受党史教育。这使得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与新媒体的发展不相适应,从而造成其在党建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党建工作者的能力和现场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传统党建工作的效果。党建工作者能力强,现场发挥好,党建效果也不错;反之,如果党建工作者能力不强,现场发挥差,那么党建工作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面接受党建教育,脱离了现场的教育模式。
由于多数高校党建工作者并非新媒体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培训,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充分,其对新媒体或抵抗或忽视。再者,高校党建新媒体“没有市场之争,没有经费之忧,”[6]高校党建工作者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新媒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此外,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粗暴地把传统的党建工作思路照搬到新媒体中,把校报、官网、电视等传统媒介中的内容移植到新媒体中,自上而下进行说教、宣传,没有采取新媒体的话语体系,这既造成了新媒体资源的浪费,又使得党建工作效果不佳。
尽管在新媒体发展初期,我国各高校即已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借助微博、微信等开展工作,并且近些年随着网络通信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新媒体层出不穷等趋势,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媒介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由于部分党建工作者对新媒体不够重视、对新媒体平台定位不准,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缺乏统筹,这就使得在实际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融合和互动。大多数新媒体平台在孤立的状态下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党建工作的大格局,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新时代,借助新媒体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现实的需要,虽然面临许多困境,但我们可以从提高党建工作者自身能力、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入手,探索具体可行的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了解、学习和掌握新媒体,“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3],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点,向高校青年大学生及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青年大学生可以及时有效地学习。借助新媒体,高校党务工作者多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丰功伟绩,及时地将之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树立起模范形象,起到带头作用,紧密联系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积极宣扬党建事业的光辉成就,定期组织开展党日活动,主动按期上交思想汇报,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应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积极把大学生的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开办“网上党校”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提供更多的党务知识,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网络平台。“网上党校”的建设应该着重于党史宣传、党的政策、党务知识等有关内容,创新党建栏目设置,实现党建工作的远程开展,使青年大学生可以远程参与党课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科学技术的优势,通过研发党课学习反馈系统,随时随地在后台掌握学生党课学习的进度和掌握的程度,并配备专职老师负责收集和处理大学生在远程党课培训时的心得和体会,从而使得网上党校远程培训更加有效。此外,还可以对“网上党校”中相关环节进行二次开发,将大学生接受党课培训的时间、进度、效率实现网络化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开设“网络信箱”,大学生党员可以向“网络信箱”建言献策,这样可以调动青年大学生们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党建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积极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学习型党支部,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这有助于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和提升党支部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新媒体党建教育平台,建立以“倾听习语”“理论学习进行时”和“铭记党史”为主题的模块,让高校大学生每天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主动的学习,形成高校大学生党员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新模式。设立以“学习身边的榜样”和“奋斗吧·青春”为主题的模块,通过对身边优秀同学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争先创优、学习模范人物的良好氛围。将依托团委和学生会开展的学生活动作为学习素材,设立特色专题模块,例如党日活动、团日活动、读书报告会、学术沙龙、学生论坛等,可以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在新媒体上进行宣传,这样就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高校大学生对党建活动的兴趣,从而可以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新媒体凭借其“交互性、便携性、快捷性”强的特点,在高校大学生中深受好评,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这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平台、带来了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我们应该借助新媒体发挥其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