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霏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还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近年来,国家针对环境保护出台了多项政策,对我国农村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不仅仅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清洁,更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单单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也使得土壤得到了有效保护,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最后,有效促进社会公平。当前,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大,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然而,城市与农村环境差异逐渐加大,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提倡的政策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公平。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对缩小城乡差异、促进社会公平的有益补充[1]。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和不断普及,农民对农用塑料膜、农药、农用化肥等农业用品的投入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多年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仍保持传统的农业粗放型的种植习惯,使得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或无法得到高效利用。农业废弃品无法得到有效的分类与回收、处理率低下,大型畜牧养殖场的废弃物无法做到严格的处理,乡镇企业排污量不断增加等,导致目前区域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区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和人体健康等方面损失巨大。
首先,为了增加产量、稳定收入,各地农民早已开始普遍使用地膜。然而,使用过的地膜很难做到回收或是自然降解,这些频繁使用的地膜经过多年的残留,会对土地造成永久性污染。
其次,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有限等原因,目前河南省农村地区仍未能全面普及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容易造成农民不能有效掌握施肥方式、土壤肥力状况、农作物的养分需求等,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滥用化肥和农药。
最后,农业秸秆等种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问题十分突出。每年秋天河南省各地区就会投入大量的人力,一方面宣传秸秆回收政策,另一方面对农村焚烧秸秆等行为进行监管。但是,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多数县区存在秸秆处理不当的情况。对大量未经处理的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或长期堆放,容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或有毒液体,导致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2]。
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在河南省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畜禽养殖大部分属于分散化养殖,另一方面畜牧养殖场的发展使牲畜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畜禽的排泄物,只是简单地排放到室外或者水源中,从而引起农村居住和生产环境污染。
农村生活废弃物包括居民排泄物、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与城市不同,农村没有统一的地下水排水设施及污染处理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大部分堆积在马路旁边,同时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临近的水源,导致土壤和水源双重污染。有些城市甚至将大量的生活垃圾运送到农村地区进行填埋处理,导致农村地区土壤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重视度的不断提高,河南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设立了农村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点。但是实际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垃圾处理点只是简单地对垃圾进行收集和填埋,并未做任何无害化处理[3]。另外,由于现有村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加之后期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环境基础设置建设和管理十分落后。由此导致农村环境尤其是居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严重恶化,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乡镇企业排污问题严重,大多数企业由于投入少、缺乏健全的污染处理设备,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废水、废物、废气,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同时,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企业、农田、农民居住点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4]。
完善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一方面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和执法者在遇到相应问题的时候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行使相应的权利;另一方面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5]。另外,在税收、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农户一定的优惠,鼓励农户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污染延续的时间较长,从本质上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将耗费较长时间。因此,在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应不断地进行道德教育及环保宣传。从理念上和思想上,使农民对环境保护问题提高重视度,才能减少无意识的污染。首先,需要提高各县区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作为社会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的领导干部应接受全面的法律培训和业务培训,更好地掌握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将农村环境状况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有效地结合起来[7]。其次,提高地方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思想意识,使他们了解基本的农村环保知识,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新的发展观,将地方政策和法规真正落到实处。最后,不断下基层进行环保宣传,普及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大力推行有机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政策,让农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化肥、农药[8]。
推进有机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够单单对比现阶段的投入和产出,环境保护的产出产品大部分是现阶段无法收益的公共产品。但从长远来看,现阶段环境污染治理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政府的公共投资始终是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加大财政投入来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农村环保工程质量的提升[9]。
对现有的乡镇企业及畜禽养殖场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综合治理和分期治理相结合,尽量降低污染物叠加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关停污染企业,重新规划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从而更好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状况[10]。
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在当今城市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今天,农村环境也应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