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娜
(菏泽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情操,也能为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科学课堂本身作为充满问题的课堂,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问题意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更是科学课的“根”和“魂”。问题可以说是科学课的一把钥匙,只有获得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科学的新大门。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随着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教学欲显重要。众所周知,学习认知的主动性是我们传统教育的一个缺失,科学课堂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普列汉诺夫说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爱因斯坦主张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一项技能,而提出问题是确是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科学课的课程标准很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综上所述,科学课堂上要通过鼓励学生多提问等途径,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展。
1.中国人的思维定式。中国的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现状,他们喜欢老师给出答案和总结,自己从来不会对老师的结论提出质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我只要记住答案即可,不需要提出问题。
2.不敢问。学生不喜欢出风头,害怕自己提问会被老师和学生耻笑。宁愿自己把问题埋在心里,也不远愿意提出来。现实中会有一部分同学有自己的疑问,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问题是不是超出考试范围,是不是个多余的提问有顾虑,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往往会选择沉默。
3.没有机会问,课堂上大多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来解答的形式。而回答问题的又多数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其它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更是没有途径和机会。
1.创造公平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心里学和大量的研究表明,自由、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智慧可以更好的发挥。我们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行为,解放他们的思想,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师是从。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在讲《奇妙的指纹》一堂课时,他引用警察利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将《奇妙的指纹》和趣味故事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让同学们看看自己的指纹是怎么样的。然后同学们都积极的回答。“我的指纹是条形的”,“我的是圈圈的”,当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回答时,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我的指纹为什么可以印到纸上啊?”老师愣住了问同学,“你回答的是哪个问题啊?”学生以为自己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便默默地坐下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创造一个公平的提问环境确实很难的一件事情。这个老师不应该对于学生的提问不予理会,应该给予鼓励,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脱离了课堂话题。这样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心,下一次就更有信心去提问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要格外注重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应该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那些比较的活跃的学生。老师可以点名让那些喜欢沉默的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走到学生身边倾听他们的想法。只有这样调动每个人的提问积极性,然后配合老师的鼓励等手段,才能将课堂氛围营造的更加良好,将科学课变成一次愉快的知识之旅。
2.展开思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当我们营造出了良好的“乐问”课堂氛围的时候,并不说明我们已经成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问问题只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思多想多问”,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一个事物的认知能力,当学生具备了发散思维,他便会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比如我们在讲铁锈的时候,可以抛出不同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生锈”,“铁会在什么情况下生锈”,“为什么商店里的包装的铁不生秀”,从这些问题出发让同学们去思考去讨论,这样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同学们对铁锈这个事物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另外一个扩展同学们的思路的途径就是融入大自然,开阔眼界。我们在讲教材知识的时候,可以多利用大自然进行教育。让同学们多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疑问,然后把生活中的疑问带到课堂中来提问,老师在结合教材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科学的讲解。
3.利用实验,调动科学兴趣。科学课和普通的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获得了实验的机会。普通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有了问题也是老师来解答。然而,科学课可以让同学通过实验区验证自己的问题。这一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验对于科学课堂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要充分利用实验的意义。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尽量多加入实验的部分。比如,空气这一堂课可以这么设计:先抛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你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这时候每个同学会有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同学们的想法分组做实验证明。分小组吹哨子、煽扇子、用吸管吸水、风车等实验。让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鼻闻、用嘴尝、用耳听,感觉空气的存在。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会产生新的疑问,水里有空气吗?空气可以用塑料袋装吗?老师可以用教材知识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去解决新的问题。总之,我们可以利用提出问题——实验证明——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自主解决的能力。
4.创设课堂情景,让同学参与进来。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学生读书没有疑问,老师需要让他有疑问。对于有疑问的同学,老师要解决他的疑问,这样就是进步。在前期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敢问,乐问的能力后,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设定不同的情景,利用语言、实验、电子媒体等手段,创造出特色的问题情景,让同学们自觉地产生探究的欲望,彼此相互竞争,相互引导,相互激活,相互帮助,使学生的灵感在讨论中被激发。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同时也能激发产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科学课的课堂上,应该调动每个人的思考积极性,利用科学的方法、趣味的环节、欢乐的氛围将科学课打造成同学们真正喜欢的课堂。同时,建立课内课外的联系,将课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外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