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娜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
有灵气的课堂来源于有依据的教学设计,有依据的教学设计离不开对教学根源的研究,更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心中有数”和“目中有人”。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根源,有思维,有灵气呢?下面结合《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有根源”的课堂教学,注重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追溯知识的本源,厘清知识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牢牢扎根于指向学科本质的知识体系和链条之中。正所谓,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
片段一:
师:同学们,预计敌军很有可能到村里的打谷场来抢老百姓的粮食,所以民兵在这个位置也埋下了一颗地雷,这次你想怎样告诉老百姓这颗地雷的位置呢?
生1:在打谷场的中间偏左的位置。
生2:打谷场第一个草堆前面不远的地方。
师:大家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描述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因为他们只是说出了大体的位置。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只是告诉了老百姓地雷大体的位置,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打谷场那么大,我们只告诉老百姓地雷大体的范围能行吗?
生:不行。
师:那我们怎样描述才能更准确的确定这颗地雷的位置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当提出“我们怎样描述才能更准确的确定这颗地雷的位置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后,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营造这样一种静思的氛围,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生受在前面一条线段上确定位置的影响,展开对一个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思考,探索对知识的追本溯源,为后续的合作交流做足铺垫。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考的源泉,“思”是创新的核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起来的。郑毓信教授曾指出:“我们应当跳出每一堂课的具体设计,从更大的范围进行思考,从而达到相关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一次酣畅淋漓的思维之旅,引导学生不断克服思维定式,触及教学的一些思想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习惯是养成理性精神的关键之一。
片段二: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数对,你觉得说的是你,你就站起来。[课件出示(x,x)]
师: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你为什么不站?说说你的想法。
生:虽然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数,但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相同的数。
师: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当x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等于2、3、4……时,只有(2,2)(3,3)(4,4)……可以站,所以其他人都不能站。
师:这位同学真会思考,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相同的数。受了他的启发,请同学们调整你的站姿和坐姿。
师提醒:你觉得自己不应该站起来,却站起来的,可以坐下了。
师:那符合要求的只能是这一斜行的同学,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个数对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知道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字母
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而充分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交流、追问、质疑,培养学生基于事实、有理有据分析问题的理性态度,增强了学生“质疑反思”的自觉性。
有灵气的课堂,就是教学富有激情,课堂焕发活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满灵气,释放个性,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让课堂处处洋溢着“数学的味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摈弃传统教学的设计,整节课以确定地雷位置为主线,贯穿课的始终,巧妙的设计思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课的开始,以电影片段《地雷战》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把知识和德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
介绍笛卡儿对数对的发现及产生和“走进甲骨文”练习的设计,将数学史融入教学,带领学生体验文化,打破时空距离,走进古人,既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又向学生揭示“一个伟大的数学发现源于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人文的熏染。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应用意识、归类思想的形成,培养了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