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萍 刘慧敏 车广东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材料”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面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的学生开设。而蒙古族学生大都是民族预科生。对于预科教育而言,由于受到民族文化差异、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等原因的影响,再加上“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内容庞杂、概念抽象,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在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宽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和约束。因此,笔者依据多年的讲课经验,结合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提出了一些针对民族预科生的教学方法。
蒙古族学生的名字比较长,不好记亿,尤其作为一名汉族教师,记住每位民族学生的名字,以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就会减少师生间以及民族间的距离。克鲁斯卡娅说过:“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蒙古族学生的性格大部分表现出开朗健谈,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名字容易让老师记住;而有少部分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沉默寡言,上课时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这种情形下就需要教师多关注并更要牢牢地记住这些学生的名字,因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意识比较强,对本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当上课时教师不看点名册直接说出一长串的蒙族学生的名字时(如金额尔敦孙布尔;包那仁朝格吐……),学生往往感觉被尊重、被关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蒙族学生自幼接受蒙语授课教育,思维和交流都深受蒙语习惯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进行蒙语与汉语的思维转换;汉语专业课对他们来说就像汉族学生接受纯英文授课一样,学习难度非常大。所以讲授知识点时,需要对专业词汇多重复,尤其是重点、难点更要多次重复,并且增加结合日常实践的相关习题进行分析讲解的比重,实践证明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更快地进入课程的学习状态;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熟悉的工具或设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解答心中疑惑,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性和参与性,也间接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钢的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不同的钢,选择温度原则不同,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1+30~50℃。45钢属于亚共析钢,即如题:说明自行车齿轮(45号钢)(Φ10mm)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760℃/840℃/1100℃。同理,日常工具钢锉刀(T12钢)属于过共析钢,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事先留日常实践的作业——学生课下讨论——教师当堂讲解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内容庞杂、概念抽象,汉族学生普遍反映难于记忆,蒙族学生学习就更困难一些,提不起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从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笔者利用图表的形式,把一些容易混淆、难于记忆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比。比如,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有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可以从“转变温度→转变机制→形核位置→转变速度→组织形貌→相组成物→产物性能”列表,归纳总结。还有其它的组织如铁素体与奥氏体、索氏体与回火索氏体、屈氏体与回火屈氏体等,都是学生容易混淆,难于掌握的知识,通过列表比较,学生容易记忆。
蒙族学生的凝聚力普遍较强,班长、团支书在班级内部的威信较高,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带动和鼓励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今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我校在校园里已经实现了WiFi全覆盖,而且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怎么能让学生很好的利用网络呢?通过学习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微信群,QQ群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地探讨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还可以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愉快顺利地完成课程和学业。
“工程材料”是全校性的课程,针对蒙古族学生,教师需要结合其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尽快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