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华 山东东汇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22
近年来,我国大型建筑物及高层建筑物等不断涌现,这一形势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工程企业的稳步发展。
在我国,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工程项目之中。在钢筋笼与注浆管中浇筑混凝土,形成一定强度后,进行注浆,施工操作方面较为简捷。同时,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地质要求较低,适用各种类型的地质。该技术在起步阶段通常用于泥浆护壁钻孔与冲孔、挖孔灌注桩等形式,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该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的灌注桩之中。
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形成相同强度、承载能力的桩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的桩比一般的灌注桩桩径小,且桩的长度相对较短。与此同时,能够减少钻孔深度,避免穿越地质较硬、难以穿越的土层,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难度。后注浆过程中,利用预埋的导管,可以有效地检测桩身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替换同强度的钢筋,减少钢筋使用,从而节约施工成本。特别地,对于直径相对较大的灌注桩,利用后注浆技术成本降低效益更为明显。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注浆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化效应使得桩侧泥皮以及桩底沉渣形成固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承载力。有关项目调研数据显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粗颗粒土承载力的提高幅度在50%~150%之间,对细颗粒土的承载力提高幅度也有30%~70%。因此,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与传统的灌注桩相比,承载力提高明显。
由于建筑的墙体稳定性会受到建筑物四周因素等影响,如果再加上温度的影响,会使得建筑的墙体出现墙体的膨胀和变形的问题,进而影响建筑的质量。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加强对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采用注浆技术,对开裂或者膨胀变形的部位将进行钻孔灌注施工,根据建筑的情况对其浆液的比例配置进行设计,对墙体进行注浆,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同时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材料,从而提高其施工质量。当墙体出现渗漏时,可以对墙面进行一些布孔,然后对墙体进行浆液的灌注,并将灌注压力控制在施工要求的范围内,进而保障墙体的防渗漏,在墙体的施工中,注浆技术可以保障墙体的防渗漏。
在进行室内的注浆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对卫生间、地下室以及厨房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其施工的实际情况,之后,施工人员对钻孔的位置进行处理,保持钻孔位置的干净。之后要进行注浆作业,在进行注浆作业前,要先对浆液的配置比进行科学配置,对修补的渗漏位置进行确定,确保施工注浆的位置范围,防止注浆施工中出现填充不均匀的现象,之后,就可以进行注浆的施工。在进行室内注浆施工中,要注意将钻孔深度应控制在超过200mm的范围,将其间距控制在100-300mm的范围,进而保障注浆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以针对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注浆施工技术的运用。在进行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要对混凝土质量有影响的关键部位进行一些孔位设计,并对孔位的施工进行严格的监控,进而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装配式结构的推广,注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使用更广,针对不同的建筑混凝土结构,可以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要做出不同的设计,进而使得浆液的粘结度达到施工的要求,保障建筑构件良好的连接加固效果,从而提高建筑混凝结构的质量。
注浆管是灌注水泥浆的通道,注浆管的材质必须要满足注浆的条件和要求,以镀锌管和无缝钢管制作注浆管,结合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进行三段式制作。运用塑料膜制品或者专业的胶带对注浆管进行完全密封,确保在注浆过程中不会出现渗透现象。
压水实验一方面是确保注浆管路的清洁与通畅,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建筑桩基底的安全与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注浆管管路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路疏通,一旦发现注浆管出现各种注浆孔的塌陷或者孔洞的扩张等现象,要采取各种补救措施进行补救。
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的核心环节是注浆过程,是决定整个工程进行质量和成效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收尾结束阶段。注注浆过程的施工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此,该项环节的重要性极为突出。在注浆施工环节之前,要确保之前的所有环节也就是所有准备工作要做好做足,参与注浆工作的施工人员和设备投入要确保足够,要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例如水泥浆的配比、原材料、水和水泥的使用要进行严格把控。在注浆过程中,控制好注浆的压力和施工连续性,一次性完成灌注桩注浆工作。施工人员要注意将每一个施工的细节做好,细节关键决定成败。
总之,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项适宜现代建筑特点的新型建筑施工技术,该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生产成本并且极大地提高建筑桩的安全性能。建筑工人应当充分掌握该项技术的应用程序和应用方法,把握这项技术的关键环节和要点,不断结合该项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细节的科学创新,在规范化的操作中不断实现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