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境遇和路径选择

2018-02-10 20:11权麟春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权麟春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1](P817)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也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为我们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才能充满活力与保持长青。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2]

一、马克思主义为何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发展实际这两个基本元素相结合形成的理论命题,其内涵包括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这其中也包含了中国化的内容。 ”[3](P22)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深化,用以指导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践。“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 ”[4](P295-296)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其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求。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其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P544)。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实践证明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具有同步性,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回应时代课题、发出时代声音、折射时代精神、主导时代脉搏。

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由其彻底的科学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其彻底的科学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需求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6](P681)马克思主义理论若不顾时代的变化发展,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所做的个别论断而指导实践,就会脱离实际甚至造成严重失误。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特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7](P9-10)理论只要说服人、只要彻底,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就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就能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就越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提升新境界、做出新概括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借鉴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当今社会,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情况,我们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同过去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都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相应的回应,进而加以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发展始终要坚持的根本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就特在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的基因上,就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上。事实多次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高度,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伟大力量,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它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应对与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实践需求

“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4](P29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应对与解决当今世界问题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需要。

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世界意义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新的矛盾出现,世界问题随之发生转换。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政治关系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化,人类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9](P203)所有这一切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近出现的世界问题,也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新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世界意义,回应全球问题,把握时代发展规律,谋求共同发展。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6](P28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具有全球性质的特征。因此,全球时代的发展就是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回应、阐释和解决,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种不同制度的科学解答,就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与其它各种理论的对比中显示其真理性和价值性的,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力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穷魅力,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阐释,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认可和接受。加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非凡的世界意义,开拓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为解决全世界人类问题贡献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改变全球局势,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未来走向。

2、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时代不同,主题特征不同,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总是带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三十多年前,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都要面临和回应不同的时代“问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高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其内涵不仅包括当今全球时代的特征,而且包括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眼光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制度设计、取得的经验与成就,需要从国内的实践维度在理论上予以阐释,更需要吸收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眼光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通过比较和甄别得出启示,在世界的坐标系中予以阐释和深层次解读。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地深化,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贯彻实施,“五大发展理念”使得发展潜力得到挖掘、发展空间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显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有了起色,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势态良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民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环境保护有待于加强、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等。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时代挑战。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阶段这一时代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才能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一定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使之落地生根。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境遇

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境遇。

(一)主导意识形态面临威胁

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事关社会制度是否变色、国家是否安全、执政党执政的地位是否长久。中国如果出现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就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只要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明争暗斗就不会停止,中国越发展,西方国家就越加大西化、分化的力度。目前,我国正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已经走出了物质上的贫乏,但绝不能陷入精神上的“贫乏”,走进意识形态领域的陷阱。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是一元的,即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来自国外因素的威胁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国外一些反动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宗教渗透和赤裸裸的“西化”。主要威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策动的“颜色革命”,其实质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发动的,以花朵颜色命名的、鼓动国内反动势力进行政权变更或阻碍我国的发展,比如发生在北京王府井的“茉莉花革命”、香港的“占中”事件。二是各种错误思潮轮番上阵,削弱主导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文化霸权思想用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借助西方国家惯用的阴谋和伎俩,强行挤压着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竭力削弱人们对其进行认同。比如,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宣扬“普世价值”是人类文明的主流,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公民社会,企图瓦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宣扬新自由主义,试图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等,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质疑改革开放,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错误思潮混淆是非,消解着人们的信仰认同,政治企图的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

2、来自国内因素的威胁

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能做到 “不忘初心”,才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在当代中国,消极腐败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老虎”和“苍蝇”的腐败案件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地消解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您认为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是什么?”76.03%的人认为是由于干部腐败问题造成的,56.81%的人认为是西方主流思想理论的影响。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排在第一位,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排在第二位。[10](P32)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高高在上,干群关系紧张,对于群众利益漠不关心,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极其恶劣。加之,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逐步降低。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和实践活动的质疑和否定,极大地悬空和虚化了主导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现代社会,部分人没有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随之提高自身的精神水准,这些人精神生活缺失,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跛子”。他们的价值观扭曲,信奉金钱至上,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被消费主义所主宰,庸俗化、盲目性的消费方式充斥着狂热的大脑;实用主义是他们的哲学信条,实用和精致的算计成为他们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尺。告别理想,告别崇高,活在当下,沉溺于物质享受,割裂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淹没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信仰。

“信息是一种有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武器,它可用来颠覆政权。 ”[11](P58)网络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网络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生活方式。一方面,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尤其是虚假的、负面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理性思考,影响着人们对真实信息的准确判断;另一方面,对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过分依赖,造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单一化,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应该具有的对于社会问题的理性批判与应该树立的共同理想被麻木不仁的冷漠与低俗所取代,严重制约了人们对于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

理论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而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要么脱离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要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生活实践割裂、对立,要么照搬照抄西方的研究范式,这些做法注定没有出路。理论创新不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得不够深刻,没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理论势必得不到人们的认同和接受。

(二)对“时代化”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对接点把握不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P220)马克思、 恩格斯以自觉的历史担当,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研究时代课题,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人们往往对“时代化”以及“对接点”研究不透,把握不准。

1、对“时代化”把握不准

第一,对时代化的对象把握不准。对于中国来说,时代化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理论发展的历程也是不断时代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对毛泽东思想的时代化,不仅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也包括对毛泽东思想自身的时代化,对两者的时代化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对既有思想理论的时代化,也是对自身理论的时代化,时代化的内容不断地在丰富和发展。

第二,对时代化的内容把握不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种整体性的时代化,同样也是各个具体方面的时代化。由于各具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不一样,时代化有先有后,不是整齐划一,各有各的特点。[12](P6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系是比较稳定的,轻易不会改变,但有的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使其更加准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变更,或者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论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稳定的内容,它的时代化只能是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上的改变,尽可能地与时代合拍,不断地增强时代性和感染力。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三个组成部分的时代化,相比较而言哲学比较稳定,科学社会主义变动较大,政治经济学变动最大。

2、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对接点把握不准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每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与具体时代必须对接,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既有国际时代,又有国内时代,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一般情况下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际时代通常是由处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所决定的,国内时代是由某一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不发达国家的国内时代基本上都落后于国际时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要考虑国际时代,又要考虑国内时代,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但在现实实践中,一种情况是只顾国内时代,忽视国际时代,其结果是把握时代主题如同坐井观天,自然会发生偏差;另一种情况是看重国际时代,轻视国内时代,其结果是不能从本国实际出发,对时代问题判断失误,自然会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

时代化是将已有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时代化。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认为已有的理论产生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毕竟是现今的年代,时代化的内容应该是理论基本原理的升级版,但实践情形并非如此,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相对比较落后,马克思主义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实现时代化,一定要把握好它的复杂性。一个国家所处的时代,不同于国际时代,也不同于别国所处的时代。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要看到升级的时代化,也要看到降级的时代化。比如,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我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远落后于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时代,也就是说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落后于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时代,时代化只能由先进时代适应落后时代,不但没有升级,反而降级了。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没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是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准确把握了国际时代,深刻论述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代化是“升级版”。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的对接点一定要把握好,既要准确把握好国际时代,又要从本国所处的国内时代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使理论与时代融合,产生最佳效应。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领会其基本原理;二是立足于当今时代问题,进行创造性地发展。

(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工程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但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成不变的,总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要读深、读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其基本原理,从整体性上和内在逻辑上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千万不能对其进行肢解和碎片化的误读,不能拘泥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所做出的个别结论。因此,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

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以现实实践为基础,从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的实际条件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一定要善于利用好各种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占据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发挥指导、引领和批判作用,指导、引领党和国家坚持正确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批判和回击各种错误思潮。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要树立和增强悠久、灿烂文化自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13](P707)表现出来,为我国人民所能理解和认同。即在理论创新时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外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要具有世界眼光,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它们中的积极因素,以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照抄适合西方发达国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观点。一味地生吞活剥,会造成“食洋不化”。

理论创新必须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问题导向,而不是为新而新。要善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予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整理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理论要回归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回归到真实的社会场域之中,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参照,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为导向,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规律。理论创新的成果要在探讨和解决当代中国凸显的深层社会问题中进一步得到检验、丰富、发展,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与表达形式。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之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在求细、求准、求实、求效上下功夫。反对学术造假,坚决杜绝学术腐败问题,真正研究和解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理论创新的活水源头在社会实践之中,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贯彻落实和予以发展。

(二)立足时代问题,进行创造性地发展

列宁指出:“大多数人是根据实际生活得出自己信念的,他们不相信书本和空谈。”[14](P374)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立足于时代问题,在应对和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在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效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永葆理论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指出:“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成效。”[15]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立足于新时代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当今最大的问题是民生问题。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等问题,心系社会的公平正义、老龄化问题、环境保护、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诚信问题、公民道德建设等问题,才能紧扣时代脉搏,直面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得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只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立足时代问题的同时,一定要树立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疑是正确的、成功的。从现实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地在增强,但缺乏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6]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表达方式的提炼和理论的阐释力,积极主动地应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冲击,这是我们必须致力而为的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广阔的世界坐标与国际时空中,从我国新时代的实际出发,不断力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