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琴
(滨海县东坎街道农业中心,江苏 滨海 224000)
近年来,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被有效应用于农机管理工作中,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得到了显著进步,中国农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农机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首先,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如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得以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受资金支持、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阻,影响农业经济收益。此时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农机管理中,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来对农机进行控制,不仅可以实现农机的自动化运作,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其次,借助自动巡检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农机故障,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如今,在农机管理方面,自动巡检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一项创新。农业作业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机械故障,从而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此时借助自动巡检技术来检测农机运行阶段潜在的故障问题,并及时警报,随后农机维护人员就可以有效排查故障,大大降低农机故障损失率,提高农机管理效率[1]。最后,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使得信息传递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生产力的束缚显著减小。总之,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机管理能力,使农业生产人员实现更加有效的信息交流
首先,我国农业机械种类丰富,在型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需要使用高性能及多机种机械联合作业的情况下,农业作业在机群使用方面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为此,农业机群的协调工作对农业作业的效益和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农机管理方面仍存在农业机群组织配置缺乏合理性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各类机械的作用,导致作业成本难以降低。其次,维护方式和使用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机械的使用寿命都具有直接影响,我国农机管理方面存在的机械维护、使用方法不当问题降低了农机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了农业作业成本。再次,我国的农业产业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农业作业中机械使用过度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此外,部分企业一味追求成本,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没有定期对机械进行检修、维护,在机械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维修,导致机械使用寿命明显缩短。然后,农业机械管理技术落后是我国农机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农业机械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难以提升农业作业效率。最后,目前仍然有许多农机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过于依赖经验,没有积极学习、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单一,无法对多机种、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农业互联网主要指在农田、大棚等农产品生产第一现场安装信息采集器,并建立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数值绘制成空间分布图,同时设定报警值,向管理电脑发出联动报警。例如,利用各类传感器和摄像头详细记录农田或大棚中的环境条件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和数据上传至互联网,管理者只需在网上输入相应的IP地址和密码就能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在网络操作界面上点击施肥、灌溉等操作命令,实现对作物的远程管理[2]。
作物精准种植是指利用计算机、导航等信息技术在播种过程中根据土壤墒情、生产能力等情况合理调控开沟深度、播种量等参数,实现均匀、精量播种。精准播种技术能够节约种子,实现作物最佳分布,为作物提供最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精准施肥指的是对土壤类型、土壤的养分情况、作物种类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土壤采样、数据分析的方式建立作物施肥量拟合模型和信息系统,对农田的施肥量进行科学控制。要想实现精准施肥,不仅需要进行土壤测肥,还需要科学调配肥料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各类物质的量和比例,实现有目的地施肥,在保证土壤养分充足的情况下降低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避免施肥过多污染环境。
精准收获指的是利用遥感技术、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全面掌握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在最合理的时候选用合适的机械进行收获,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收获情况制作产量分布图,以图为依据确定下一季的作物种植计划。
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录入管理情况、农机历史资料,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在农机管理中合理运用信息系统能够使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更加规范,使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有效,提升农机管理的整体水平。建立农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农业生产和管理不再受区域的限制,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加快建立农机化信息服务网能够有效推动农机化发展,农机化信息服务网通过及时发布农机市场动态分析、农机政策、农机质量等相关信息,为农机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持。农机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短信群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农机技术推广网络3种。其中,短信群发系统能够以短信的方式将农业生产信息、农业技术、气象、农业管理等相关知识传递给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民等相关人员。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帮助2个及2个以上的位于不同区域的群体实现文件、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料的互传,使群体之间能够即时互动、交流[3]。
所有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都是信息收集。通常农机信息内容相对较为广泛,如农机使用方式、使用类型、使用数量等,这些信息是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农机信息数据库,将农机的使用状况、维修数据、型号参数等记录在档,实现农机规范化管理,以确保农机信息调取及查询相对安全与便利,从而提高农机工作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使用信息管理技术,而且需要加强创新信息管理技术。因为农机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农机使用状态及安全性上,还要从对农机的测试、研制、身份验证等多方面加强农机管理,扩宽农机管理范围。
另外,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分类较多,管理部门需要在明确技术分类的基础上细化信息管理技术,深入掌握技术,从而提高技术的运用效率与质量。就农机维修来说,很多农业机械在使用或者闲置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故障,故障处理时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了解农机的状况,第一时间记录故障信息并及时上报反馈,进而及时进行维修,避免产生重大的损失。
农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机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需要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对农机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各项激励方式、考核方式等来有效提升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农机管理水平。针对年龄相对较小且工作能力比较突出的农机管理人员,需要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应用极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