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及对策

2018-02-10 18:07:55
乡村科技 2018年28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污染

徐 涛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污染逐渐加重。而且现在我国对于农村环境污染情况不够重视,治理体系不够完善,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 我国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1.1 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人多地少,所以,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直线上升。但是,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流失率较大,未被利用的化肥既会污染土地,又会间接污染水源与空气。除此之外,还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目前大量使用大棚导致地膜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并且,秋季收获时节许多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被焚烧或者被丢弃,造成资源和能源不合理使用、空气污染严重、农村环境质量大大降低。

1.2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人居环境污染

农村及小城镇开发时并未实现合理规划,城镇与民众的住宅大都是顺着公路建设的,或者与工业区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一般都是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解决的,因此形成了“脏乱差”人居环境。另外,现在很多生活垃圾直接堆放起来,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农村的环境污染逐渐加重,还导致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现在城市中污染严重的公司开始搬迁至农村或者郊区,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情况。

1.3 乡镇企业和集约化养殖场布局不当且疏于治理而产生的工业污染

一些乡镇公司设施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环保意识薄弱,又受到多方的限制,因此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不合理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另外,畜禽饲料中有很多物质并未被摄取,这些物质被排出后,导致农村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

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2.1 尚未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环境法规,但是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与专门的监管机构,而且环境保护的职责权限分割不能涵盖农村环境污染的全部,基本上没有形成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现有的立法不能精准,许多条款没有细化,还不能用以有效指导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1]。

2.2 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部门不得不开展一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如卖化肥和农药。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使农民不能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进而导致污染日益加重。

2.3 财政扶持资金不足,导致农村污染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我国将大部分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了工业和城市,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因此造成了农村污染日趋严重并将继续加重[2]。

2.4 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及乡镇企业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不仅治理环境污染的经费不足、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持,而且治理效果不佳。所以,农村的污染使用末端治理并不可行。

2.5 农村环保监管能力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乡镇并无专业的环保机构与团队,环境检测与环境监察工作也没有实现全覆盖。并且很多民众环保意识差、不明白环保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将环保与环卫的职能混为一谈;对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也没有掌握重要的环境保护知识。

3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为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的健康、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污染治理措施,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等,将农村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

3.1 完善农村环境监督法律体系

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约束性法规政策,坚持依靠法治手段协调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国家需要制定环境基本法,使生态文明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其次,以已经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系统分析各相关部门法规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调整相关政策;最后,地方可制定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性条例,补充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内容[3]。

3.2 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面源污染。对中国传统的一些农业技术应实行整体生态化改造。第一,结合农村地区的生产特点,提高平衡施肥、精量施肥和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面积和应用频次,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第二,需要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繁荣发展,优化乡村生产结构。第三,农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要积极研发生态循环农业,以求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4]。

3.3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与城市存在很大差异,农村的环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工作不仅缺少经费支持,而且缺少筹资对象。所以,应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政策,推行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省和市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村环境治理所需资金充足,并且保证这些资金用在解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上[5]。

3.4 严格执法,加强农村环境监管

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绝对不能出现“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情况,必须按照法律条文对各种违法犯罪和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护好治理成果。定期对乡镇企业进行检查及监督,维持好治理成果。

3.5 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中坚力量。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开展各项环保活动,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广大民众把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的观念贯彻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此外,还要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相关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污染危害,掌握科学农业生产技术。

4 结语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使农民获得益处,而且整个国家都会受益。所以,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兼顾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将农村的环保事业提高到一定高度,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将中国的广大农村建设成为持续发展、井然有序及经济收入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污染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2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07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世界科学(2013年7期)2013-03-11 18: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