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空间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体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轮廓,学生才可能脱离真实物体,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如教学《圆锥》时,我首先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前要求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圆锥体的物体。再让学生在互相的举例和交流中,将脑中已有的立体图形的形象与课本上学习的立体图形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联系手中材料展开对面、棱、和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展开猜想,并加以验证。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圆锥体,脑中原先对于立体图形的形象也上升到了数学的高度。如教学圆锥体体的表面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认识概念,动手操作,得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几何形体的实际意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仅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更重要的是如何教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解立体图形的实际意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应从内容整体结构上做到循序渐进,从简单入手,还需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因素,暂时舍去次要因素。如在讲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的识读时,若要求学生由三视图完整构思会感到茫然,需利用形体分析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画线框、分形体;(2)对投影、想形状;(3)合起来、想整体。先构思出画的每个线框部分形状和位置,进而构思出整体形状,最后再分析细节,作出全面分析。这样就通过简单入手、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起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的看图方法,逐步深入地进行施教。另外,在每一问题的讲解中也应从简单入手、步步深入,以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目的。
想象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绝不能空想,而且想象要有一定的顺序。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观察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想象。以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例,当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个图形中四个连排的正方形可以看作前、后、上、下四个面,而两边的左、右两个面可以看作动物一样的“两只耳朵”,如果两只“耳朵”长在了一边,那就成了怪物了,所以不能拼成正方体。进而引导学生想象:这两只“耳朵”还可以长在哪儿?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有连排四个正方形的图形”是否能折叠成正方体的规律。同时,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渗透辅助想象的方法,即根据上下、前后、左右相对,可以采用边想象边标注的方法。事实上,想象一个图形能否沿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就是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尝试将图形折叠的想象过程,虽然脱离了具体的操作,学生起初会有困难,但只有在持续的想象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才能得到真正地发展。
几何图形的教学大多在动态中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是在平面上,无法让图形动起来,也就无法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化过程。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面对抽象程度较大的一些空间想象,我们不得不担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优劣之分。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需以表象为桥梁,采取多媒体课件,可以让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验证空间想象的准确性。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现让学生想象切割之后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形体,得到的形体和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将猜测的结果写下来)在学生经历了空间想象之后,我通过课件的动画展示,向学生呈现出两种立方体的不停形态,验证了圆形可以变化为长方体。这也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在课件的帮助下,非常形象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更容易建立空间概念。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生活入手,循序渐进;遵循科学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初中学习《几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