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宏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
通过语文阅读,学生可以从认知情感和价值态度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善于引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从而做出思维的迁移,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促进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其领会到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文化的本质内涵,从而对语文经典篇目加深理解和思考,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以及欣赏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开拓思维和视野,超越文本内容本身,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将理性认识提升到感性认识中,升华情感主题。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战开。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多维思考,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想要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就需要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通过思维分析和价值判断等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对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选择进行判断;阅读中需要学生倾注大量的情感因素,与创作者一同感受当时文化背景的悲喜,通过思维的选择,实现学生对于优质人文属性的追求和向往,培养高尚情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急速运转的过程,任何思维活动都是在大脑中进行的。通过思维变换,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归纳和演绎、交流和互动、分析与综合以及分类和比较,从而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概括和具体化,跟着创作者的感情走,从而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凝聚。
阅读是一个促进思想升华饿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当前自己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升华自己和改造自己。同时,阅读可以为一个人营造私人空间,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先进意识形态的引领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用强大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引导行为,使个体得到升华,从而构建出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阅读训练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条件下,让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勇于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训练尽量用鼓励性语言褒扬学生,为其建立浓厚的自信心。首先,矛盾中提出疑问,很多课文看似行文流程,但是其中蕴含作者深刻的见解和矛盾处理,鲁迅的多篇文章就是典型的例子。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一边读一边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其次,在对比中提出疑问,比较和分析是人们思考的常见形式,在已经具备一定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就需要锻炼学生在对比中提出疑问的能力,包括一些创作者在对细节处理中埋下的多个伏笔,学生在带着疑问阅读,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到创作者的时代背景,促进思维发展。
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文章和篇目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对课本中的文章和篇目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能够获得整体性的阅读。例如,同一作者的文章可能由于体裁不同,被编者汇编进了不同的单元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将这些文章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从而掌握创作者的创作心境和背景。同时,教师利用课本原有篇目,也可以进行课外延展,为学生开阔视野。
阅读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手捧书本,自己阅读,更多的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维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语文中的形象和情感,让学生学会移情,将自己的情感汇聚到文章作者的情感中,体会创作者的意图和心境。尤其是对于一些散文等故事性不强的文章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或是大声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阅读,领会文章中每一个字词句的用法,陶冶情操的同时,利用思维惯性,对优美词句进行记忆。除此之外,还有无错误阅读法(只要读错就重新回读)、一目十行法等,多种训练多管齐下,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学者曾提出,问题的提出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看重结果或是技能知识,但是通过提出新问题,却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以往观点,因此需要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适当采取问题教学方法,主动抛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引导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因此在问题设定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加强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良性的思考习惯。除此之外,通过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围绕问题或者根据阅读文本主人公展开讨论,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还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思考立场,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学生在上语文阅读课的过程,也是自我理解和思维消化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巧妙引导,可以大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融入阅读中来,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学生常常会在理解和感知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断裂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很可能就理解不上去,无法深入探究。利用风趣的语言,设置一个特殊的情景,为学生朗读书中的小故事,并且可以以一个简单句式为例,帮助学生理解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也可以利用类比启发的方式,选择教材中国某个短小精悍的趣味小故事,要求学生通过给出的故事案例,根据想象,说出或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还可以锻炼其语言组织和作文写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重视阅读训练和思维发展的不可分割性,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和利用,注重多种思维训。只有这样,在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