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邹城市张庄镇中心小学)
1.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甚至有畏惧心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词句的积累不足,对写作课程的学习没有信心,当教师布置写作功课的时候,首先产生畏惧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对题目的思考和联想上,思维受到限制,消极的心理对写作课程造成阻碍,难以充分进行思考和语言的组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无形增大了压力,学生难以写出好的作品。时间长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心理压力加大,对写作的畏惧形成习惯,更难以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作为模块的教学方式不合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部分教师的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在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时,照本宣科,课程枯燥、老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有限,难以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在作文模块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写作思路和引导和写作方法的讲解,依赖于学生量上的练习,这样被动的教学方式落后且效果有限,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思路的培养和写作习惯的养成,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写作方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培养正确的写作思路。学生只有正确的写作思路,良好的素材,才便于写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发现适合写作的素材和材料,这是引导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多写多练才是写作的途径,鼓励学生日常养成随笔写作的习惯,可以从日记开始,写写身边的琐事,逐步养成写作的习惯。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讲解,从方法上提高学生的运用水平,推动写作课程教学的效果的提高。
2.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的积累。写作是语言的输出的过程,那么学生就要有语言的输入。阅读便是语言输入的必要步骤。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更加课外阅读量,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寓言、故事、短文等的阅读和学习,逐渐增加对文字的熟悉感和兴趣,慢慢增加字、词、句的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语言的积累,还可以从中陶冶性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3.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例,认真分析文章架构、辞藻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逐渐积累词句的表达方式。教师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讲解,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章的思想内涵,明白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更深层次的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
4.在写作课程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亮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部分学生对写作课程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的信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对于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和肯定,启发和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进步,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进步和改变,慢慢引导学生发现写作中的乐趣,增强写作的动力。
5.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环节中,学生需要一定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面对题目进行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尽量放大想象空间。这样也有利于作文的表达。通过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到思维的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课堂的启发力。
教师在写作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认知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并加以表扬肯定,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间加以交流和探讨,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增强阅读量,更多的进行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注意观察生活,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更真实的体现生活,增强文章的真情实感,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