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百岁老人的现况调查

2018-02-10 16:07陈小燕张云霞沈妍交郝秋奎董碧蓉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百岁老人长寿幸福感

陈小燕,张云霞,沈妍交,郝秋奎,董碧蓉

(1.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人口总数的7%[1]。按照此标准,我国从2000年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20%以上[2]。积极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对策。百岁老人是社会中的长寿人群,本研究通过了解资阳市雁江区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分布概况,获取长寿群体资料,期望为政府制定人群健康生活模式的有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资阳市雁江区生活的百岁老人。以雁江区老龄办提供的名单为依据,并核实身份证。

1.2 调查时间 2017年4—6月。

1.3 调查方法 按照自行设计的问卷,采取逐一入户走访的形式进行。

1.4 调查内容 百岁老人的基本情况、个体特征、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为双人双录入,交叉核对后,形成最终数据库。连续性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形式。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所有统计均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双侧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资阳市雁江区百岁老人一般特征 65名百岁老人中:男19人,女46人;年龄100~110岁,平均(102.18±2.38)岁;生育子女个数0~15个,平均(6.08±3.23)个;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年龄18~44岁,平均(24.31±5.97)岁。65名百岁老人均为汉族。此次调查百岁老人的文化程度以文盲为主,男女百岁老人文盲比例分别为12.3%、67.7%,男女文化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66,P<0.05)。有宗教信仰者13例,其中男2例,女11例,男女宗教信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6,P>0.05)。

2.2 社会功能现状

2.2.1 基本社会经济状况

2.2.1.1 住房状况 13.8%的老人家庭住房总面积不到50 m2,46.2%在50~100 m2之间,40.0%在100 m2以上。家庭生活燃料主要来源于柴,部分家庭也采用电或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

2.2.1.2 经济状况 76.9%的老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月,仅有7.7%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100元/月以上,男性和女性百岁老人家庭年均收入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由子女和社会救济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老人占78.5%,仅有4.6%的老人有退休金。70.5%的老人认为家庭经济收入好,20.5%认为收入一般,9.1%认为收入较差。被访老人不支配家庭的经济、部分支配家庭经济、仅支配个人经济情况的比例分别为72.3%、3.1%、24.6%。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对家庭经济的掌管情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

2.2.2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2.2.2.1 婚姻状况 在老人的一生中,93.8%的老人只有一次婚姻,其中一位老人的婚姻维持时间长达82年。67.9%的老人认为与老伴的关系较好,仅有1.8%的老人认为与老伴关系差。

2.2.2.2 朋友和邻居 被访老人中目前有至少一个朋友且关系密切的为39.1%。邻里关系方面,95.4%的老人认为至少与部分邻居关系和睦,有困难时能够得到部分邻居的关心和帮助。

2.2.2.3 社会接触 调查显示被访老人中,66.2%的老人表示经常与家人交谈,33.8%的老人经常与邻居或者朋友聊天。老人社会活动参与较少,96.9%的老人最近1个月没有走访过朋友或亲戚,有亲戚或朋友到访家中的老人占9.4%。

2.2.2.4 社会支持 被调查的老人中,95.4%的老人与子女同住,3.1%的老人与亲戚同住,1.5%的老人独居。家庭同住人口数平均为2.8人,多为二代同堂居住。89.2%的老人日常生活由其子女照顾,所有的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都能够得到经济和物资支持,这些支持主要来自政府(100.0%)和子女(93.8%)。在遇到困难时,所有的老人均表示曾经得到过安慰和关心,主要来源也是子女(96.9%)和政府(84.6%)。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67.7%的老人会选择主动诉说,也有30.8%的老人自我封闭。86.2%的老人遇到困难时会请人帮助,13.8%的老人则自力更生。

2.3 生活行为方式

2.3.1 进餐情况 87.7%的调查对象为一日三餐,84.6%的老人每日就餐时间是固定的,每天吃早餐者比例达92.3%,老人每餐食量保持七八分饱、半饱的比例分别为47.7%、31.6%。38.5%老人的进餐速度慢,32.3%适中。

2.3.2 食物喜好 以素食为主的老人比例为81.5%,对食物有特殊偏好的比例占36.9%,其中老人最喜爱的前3种食物分别为汤圆(34.5%)、肉类(20.1%)、鸡蛋(10.3%)。调查还发现23.1%的老人有不喜欢的食物,其中前3种分别为肉类(30.0%)、蔬菜(20.0%)和辣椒(20.0%)。在饮食方面有特殊嗜好者占50.8%,其中喜食甜的比例为90.9%。93.8%的老人与家人进食同样的膳食,膳食专门制备者只有3.1%,食物以清淡为主,烹调方式以炒为主。

2.3.3 营养补充剂使用情况 76.6%的百岁老人从未服用过任何类型的营养补充剂(维生素和矿物质 ),仅有23.4%的长寿老人服用过,多为偶尔服用,且大多持续时间较短。

2.3.4 食物消费 调查老人主食和蔬菜摄入情况较好,每天吃的比例达到95%以上;每天吃畜肉者占75.4%,每天吃蛋和喝牛奶的比例分别为56.9%、50.8%;每天和每周吃水果的比例分别为30.8%和 33.8%;豆类以每周一次为主,比例为61.5%;不吃鱼虾、坚果、茶、酒、烟、中草药的比例分别为33.8%、43.1%、84.6%、69.2%、90.8%、76.9%。

2.3.5 吸烟饮酒情况 过去吸烟、喝酒的比例分别为15.6%、48.4%,目前吸烟、喝酒的比例分别为9.2%、30.8%;目前吸烟的老人平均一天吸烟5支,以叶子烟为主;目前饮酒的老人每日饮酒量平均为43 g,以白酒为主。

2.3.6 睡眠情况 老人每天睡眠为(8.46±2.50)h,55.3%的老人认为睡眠质量很好,15.8%认为不好。每天午休的老人达83.1%,从不午休者仅为7.7%。

2.4 躯体疾病及就医情况

2.4.1 视听力情况 被访老人视听力明显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4.6%、73.8%。其中有2位老人失聪又失明,仅有3位老人视听力均正常。

2.4.2 躯体疾病情况 65位老人中出现跌倒比例达60%,其中男性老人占16.9%,女性老人占43.1%,男女百岁老人发生跌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05)。发生过骨折的老人比例为18.5%。位于前三位的慢性疾病是高血压病(12.3%)、呼吸系统疾病(10.8%)、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9.2%)。患高血压病的老人只有62.5%常规服用降压药。仅有7.7%的老人认为自己现在的身体很好,53.8%的老人认为好,17.9%认为一般,12.8%认为差,认为身体很差的比例为7.7%。

2.4.3 就医情况 老人一生中患重病的次数为(0.72±0.96)次,住院的次数为(2.07±3.71)次。67.2%的老人生小病时选择到当地诊所治疗,也有26.6%的老人选择自己或家属自行购药治疗,生大病时88.4%的老人选择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疗费用是以部分自费的形式支出。96.9%的老人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治疗,97.1%的老人对目前的医疗条件表示满意。

2.5 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应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3]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对该地区百岁老人进行调查。中文版的MMSE量表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经过预试,结合当地老年人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等情况,在不改变量表内涵的前提下对量表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将MMSE中的“四十四只石狮子”改为“王婆卖瓜又卖花”。 ADL共14个项目,包括两个分量 ,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主要涉及上厕所、穿衣、梳洗、洗澡等6项,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涉及是否自己可以做家务、购物、使用公共车辆、打电话、处理自己钱财等 8项。被访老人的MMSE分数为(11.54±5.65)分,最大值为29分,最低值为1分,其中小于17分的比例占81.1%。被访老人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和语言能力(命名能力)得分正确率较高。此次调查老人的ADL(Barthel指数)总分数为(74.62±24.62)分,日常生活能力完好者占7.7%,轻度、中度、重度缺损分别占66.1%、9.3%、16.9%。

2.6 主观幸福感 采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 (PGCMS)[5]对百岁老人进行研究,探讨百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此量表共由23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总分为0(缺乏信心 )至23分(充满信心);分值越高越有幸福感。根据PGCMS的分值特点规定:总分0~14分为低幸福感,15~18分为中幸福感,19~23分为高幸福感。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得分为(18.13±3.91)分,其中低度、中度、高度幸福感比例分别为10%、30%、60%。男女百岁老人在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

2.7 长寿家族史 26.2%的百岁老人有长寿家族史。其中男、女百岁老人有长寿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7.7%、18.5%,男女百岁老人长寿家族史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

3 讨 论

本次被调查的百岁老人中女性占多数,这与其他调查结果一致[6-9]。可能系女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善于释放心理压力,在遇到不高兴的时候,更愿意向他人倾诉或求助。女性性格一般比较温柔平和,更具有心理弹性,且参与宗教活动的多数为女性老人,这使他们的心态更容易得到缓和,有助于建立稳定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郑勤云等[8]、吴雄芳等[10]调查显示百岁老人有长寿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56.98%、64%,明显高于本调查结果(26.2%)。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绝大部分老人记忆力下降明显,不能够准确回忆;(2)该问题家属代答的比例占多数,对老人的长寿家族史不清楚;(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百岁老人分布不均。

此次调查的百岁老人社会经济地位普遍偏低,社会网络由家庭、朋友和邻居组成,特别是家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老人会与家人经常交谈,与邻居、朋友经常聊天。老人所在乡村没有或者很少组织集体活动,走亲访友的比例也很低,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身体情况、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个人社会网络的局限,社会接触类型单一。但绝大多数被访老人认为至少与部分邻居关系和睦,有困难时能够得到部分邻居的关心和帮助;所有的老人在紧急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来自政府和子女的经济和物资支持,因此能够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

本研究发现百岁老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绝大部分老人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这可能与子女的孝顺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有关。绝大多数老人能够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这可能是因为此次调查的老人多数生活在农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日常生活能力维持得较好,也可能与此次调查中患有致残性疾病的老人较少有关。

季海生等[11]研究发现,良好的饮食行为能够促进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百岁老人生活及饮食习惯良好且规律,这可能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总体看,百岁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较好,患病能够及时诊治,社会功能较好,社会支持度较高,高度主观幸福感比例高。由于百岁老人的社会支持主要以家庭为核心,社会功能对该人群长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此次调查样本量较少,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百岁老人长寿幸福感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百岁老人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乡村退休教师、百岁老人张庭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