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广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感到头疼,怕写作文;老师呢,也怕上作文课,更怕改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生活单调贫乏,课余时间几乎被繁重的考试科目作业及课外兴趣辅导班等占据,学生很难抽时间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感悟生活,造成学生的生活素材极为匮乏,无法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展示自我文采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无从谈起。结合当前“互联网+”背景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微作文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活里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大到日月苍穹,小到身边的琐碎小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的学生生活空间狭小,可捕捉的生活素材也少,但他们又有另一个优势,即可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为写作提供方便,这也就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难。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的相关网站去捕捉写作素材。
网络上的信息很丰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选择信息源,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积累。由于起始年级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列计划,善于搜集并能形成素材集锦。如关于人物的,可分为外貌篇、语言篇、动作篇、神态篇等;关于春天景色的,可分为草篇、树篇、花篇、雨篇等,把好词佳句摘录下来。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语句就多,下笔时自然就“如有神”了。
一般而言,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需要六十分钟,学生如果在习作伊始就对写作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就能从心理上积极投入到写作训练中去。教师可在“互联网+”背景下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网络声象并茂的优势,把抽象的事物变为生动逼真的画面,再伴以悠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的写作情境。如讲授《黄河颂》一课,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黄河的同学很多。教学中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大家一起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响起,学生的配乐朗诵,学生时而被黄河气势磅礴所感染,时而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而自豪。互联网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黄河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他们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教师趁势让学生写自己看到的感受或者进行仿写,体裁不限,写出微作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视听并用,说写结合,让学生沉浸在情境美和作品文字美的氛围中,大大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不管是微作文片段,还是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背景展示学生个人习作,让大家互动交流,并让学生体会修改习作的重要性,体验习作的成就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他人作品,再辅以精炼的点评,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接着,让学生来说说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引导学生从本次习作的训练点入手点评。然后出示比较差的习作或段落,师生共同修改。在“互联网+”背景下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下划线、移动、剪切、添加等手段,教师示范,学生共同评议、修改,让文章一步步完善起来。最后,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同时出示,组织学生欣赏。这样的修改过程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一味写评语的局限,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的点拨、伙伴的启发获得众多信息,领悟到修改习作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协商交流”等协作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充实丰富了语文学科的情境、协作、交流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内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学习能力和创新愿望。
教师可在“互联网+”背景下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可利用qq群开辟“习作发表区”,把大家修改好的习作图文并茂地发送到作文网站上与全国的学生交流、欣赏,或通过电子邮箱寄给报社,也可以把优秀作文打印出来,编辑成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在校网站班级沙龙中专门开辟电子作文选栏目,用于发表学生的作文。要求学生将经过反复修改、达到标准的文章发到电子作文选后台,教师对这些文章进行审核、筛选,达到发表标准的文章予以通过,发到班级沙龙网页中,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文章发回重新修改。班级电子作文选全部都是发表班级学生的作文,发表的面广,基本达到了人人发表,使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在班级电子作文选中发表文章较多的学生,还要要求他们将自己在作文选中发表的文章进行修改、编辑、美化,形成电子小报版“我的作文选”,让学生当一回小小“编辑”,体验一下出“书”的感觉。电子作文选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他们发表在电子作文选上的文章质量也越来越高。利用网络发表学生作文,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互联网+”背景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写作不再成为师生的一种负担,为推进作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