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来 尹虹雷 唐正梁 徐宏伟 林庆艳 刘涛 徐英
脉冲震荡法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将外置的震荡波作为信号源,与患者的呼吸波相叠加,并随患者的呼吸波进入患者的气道和肺部,从而快速的对患者的呼吸阻力进行检测[1-2]。一般来说,脉冲震荡法对小气道的阻力更加敏感,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小气道病变的诊断资料,所以有必要对该方面加以重视。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患者、哮喘高危患者、咳嗽型哮喘患者、胸闷型哮喘患者各随机抽取40例设为实验1、2、3、4组,抽取同一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对功能检查脉冲震荡法对早期小气道病变诊断价值进行临床研究,现进行如下报道。
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次研究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患者设为实验1组。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6例和14例,年龄范围为43~75岁,平均(61.7±4.2)岁,吸烟指数在400以上;将40例哮喘高危患者设为实验2组,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范围为35~76岁,平均(61.4±5.1)岁,鼻炎患者12例,湿疹患者17例,存在过敏史的患者11例;将40例咳嗽型哮喘患者设为实验3组,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范围为26~73岁,平均(61.5±6.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将40例胸闷型哮喘患者设为实验4组,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2例和18例,年龄范围为28~79岁,平均(61.4±6.7)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于同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中随机抽取4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数量分别为23例和17例,年龄范围为36~73岁,平均(59.8±5.2)岁,无吸烟史。本次研究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给予研究对象脉冲震荡法进行检查,采用德国产康迅PowerCube-Diff肺功仪对研究对象的呼吸阻抗值进行测定,其中主要包括呼吸总阻抗、脉冲频率为5 Hz时气道弹性阻力以及共振频率和脉冲频率分别为5 Hz、10 Hz、20 Hz、35 Hz时气道的粘性阻力,每例研究对象均进行3次测定,取测定平均值进行研究。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呼吸阻抗进行对比。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个实验组的患者呼吸总阻抗为(0.42±0.13)kPa/(L·s),高于对照组(0.26±0.05)kPa/(L·s);脉冲频率分别为5 Hz、10 Hz、20 Hz、35 Hz时气道粘性阻力分别为(0.55±0.22)kPa/(L·s)、(0.44±0.14)kPa/(L·s)、(0.33±0.12)kPa/(L·s)和(-0.29±0.12)kPa/(L·s),均高于对照组(0.23±0.06)kPa/(L·s)、(0.20±0.06)kPa/(L·s)、(0.26±0.03)kPa/(L·s)和(-0.13±0.03)kPa/(L·s);4个实验组的患者共振频率为(23.80±6.84)L/s高于对照组(11.36±2.14)L/s,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气道病变属于呼吸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发生于2 mm或是其以内的细支气管区域的疾病,并且以阻塞性病变作为主要的特征。慢性的气道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共同的病理特征,并且早期的小气道病变则是其病理基础。患者发生小气道病变以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分泌细胞增加、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溃疡、管腔阻塞等,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适,并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能够造成严重的危害[3-6]。根据相关的统计结果显示,哮喘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平均每20人中就会出现1例哮喘患者,并且我国40岁以上的吸烟人群当中,每分钟即有2.5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死亡。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数量逐渐上升,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社会压力会因此增加,但是因为小气道疾病不存在显著的临床或功能特征,所以在诊断方面均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小气道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小气道病变的治疗和诊断值得我们进行重视和深入研究[7-8]。
根据本次研究:4个实验组的患者呼吸总阻抗高于对照组、脉冲频率分别为5 Hz、10 Hz、20 Hz、35 Hz时气道粘性阻力均高于对照组,且共振频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脉冲震荡法应用于早期小气道病变患者的诊断当中,能够为诊断者提供清晰、准确的病变信息,有利于及时为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从而促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赵珊,王浩彦. 脉冲振荡法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9):1516-1520.
[2]徐玮涵,王浩彦. 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2(4):519-522.
[3]林桂阳,陈愉生,林明,等. 小气道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分析[J].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2):30-32.
[4]魏玉平,江雪红,蒋国华. 脉冲振荡肺功能(IOS)评价临床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气道功能状态[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55-1557.
[5]杨思嘉,刘盼盼,杨文兰,等. 脉冲振荡肺功能在COPD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51(s1):44-46.
[6]许萍,刘晓静,徐春燕,等. 脉冲振荡技术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重庆医学,2011,40(1):7-8.
[7]张霖,聂秀红,任魁,等.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肺功能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186-1187.
[8]杨闪闪,李宏云,秦超,等.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气道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