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忠
直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是指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直肠癌的病因现今还不是很明确,引起该病可能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临床表现为直肠癌生长、血便、腹泻、便秘、消瘦、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1]。该疾病的发病率仅比胃癌和食道癌低,并且该疾病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中低位直肠癌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该病通常采用外科手术为主,化疗以及放疗为辅进行治疗。本研究评价腹腔镜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可行性,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为(59.45±11.0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3.51±1.22)年,其中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17例,Ⅲ期患者1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为(59.77±11.1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3.78±1.24)年,其中Ⅰ期患者13例,Ⅱ期患者18例,Ⅲ期患者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其内容为:首先切除患者乙状结肠的右侧系膜,然后肠系膜下血管的根部游离在外,采用丝线结扎后应用Ligasure将其切断,在对患者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分离至腹膜返折之后,采用超声刀方向朝下对其进行分离,分离后直肠间隙与提肌水平;向上分离降结肠旁沟直至超过脾曲,下至腹膜返折水平,并且将直肠前间隙切开,随后对直肠后间隙沿着直肠两侧壁与盆腔之间采用超声刀进行锐性分离,直至完全游离直肠系膜以及周围脂肪结缔组织。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切口长度、使用止痛药例数、切缘长度、淋巴结数、费用以及生存质量,并对其进行对比。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142.4±25.4)min,术中出血量(51.4±12.5)ml,进食时间(2.7±1.3)d,术后住院时间(8.1±1.5)d,切口长度(6.2±3.1)cm,止痛药使用例数9例,淋巴结数(17.6±2.4)个,切缘长度(2.1±0.9)cm,费用(2.64±0.32)万元;对照组:手术时间(132.7±19.8)min,术中出血量(118.4±23.8)ml,进食时间(12.5±1.9)d,术后住院时间(13.0±5.3)d,切口长度(17.5±5.8)cm,止痛药使用例数24例,淋巴结数(14.2±2.1)个,切缘长度(2.9±0.2)cm,费用(2.12±0.26)万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切口长度、使用止痛药例数、切缘长度、淋巴结数、费用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自觉症状(68.7±6.3)分,心理情绪状态(12.8±5.1)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24.6±7.2)分,日常生活(22.1±4.7)分,社会活动(22.4±4.8)分,总得分(139.7±8.5)分。对照组:自觉症状(54.3±5.2)分,心理情绪状态(9.5±4.4)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17.6±4.5)分,日常生活(16.3±4.2)分,社会活动(18.5±3.7)分,总得分(104.7±5.6)分。两组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肠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紧随胃癌和食道癌之后,并且直肠癌的发病率还在逐年的增长。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疾病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直肠癌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传统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方法为开腹手术治疗,由于科学的进步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3-4]。腹腔镜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其优势为:中低位直肠癌解剖位置较深,特别是肥胖的男性患者,骨盆窄小,使用开腹手术极易对血管以及组织造成损伤,腹腔镜手术可在腹腔镜直视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让解剖的层次更为清晰,避免了对邻近器官的损伤,同时还能保留自主神经[5];对病变范围暴露情况较好,方便对组织进行分离,以及充分提拉直肠并离断;对患者的产生的创伤较小、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缓解了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的负担,提高了治愈率与生命质量[6-8]。本研究评价腹腔镜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可行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切口长度、使用止痛药例数、切缘长度、淋巴结数、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朱军,丁健华,汤海燕,等.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6):636-641.
[2]苏轶男. 开腹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58-60.
[3]刘继东,阎玉矿,李德宁,等.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3):46-49.
[4]李想,傅仲学,贾诩.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Meta分析[J]. 重庆医学,2015,44(12):1658-1661.
[5]魏东,蔡建,赵艇,等. 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3-4,7.
[6]乔山.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16例体会[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215-216.
[7]谯瞧,车向明,樊林. 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排尿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0):1427-1432.
[8]张卫国,沈海龙,那将超,等.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35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6):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