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小肝癌又称为小细胞型肝癌病症,临床常用检查方式主要是B超检查、CT检查与磁共振检查等[1]。CT检查与磁共振检查对小肝癌疾病的诊断准确度相对较高,并且应用较为广泛[2]。本次就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疾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42.4±4.6)岁。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60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小肝癌,没有对应的检查禁忌症状与造影剂过敏现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排除无法配合完成扫描的患者、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以及合并有其他的严重器质性病症患者。
60例患者分别采取磁共振、螺旋CT检查。磁共振检查:患者仰卧,扫描部位为膈顶到肝脏的下缘,之后再实施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扫描的序列为:TE5-7s,TR205-350s,层厚设置为5 mm。增强扫描检查主要是在患者的右前臂位置采集静脉注射葡胺造影剂,注射速率设置为3 ml/s,注射量为15 ml左右,在注射完之后,再进行磁共振扫描。在磁共振扫描工作结束之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保存。CT扫描:患者仰卧,扫描范围为膈顶到肝脏下缘,之后再实施动态性增强扫描。CT平扫的参数设置为:矩阵:512×512,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200 mA,层厚则设置5耗层。CT增强扫描检查:在患者的左前臂位置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的速度设置为3 ml/s,注射量为90 ml,注射完成之后实施CT扫描。
对病灶检出情况与增强扫描检查情况进行观察。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平扫检出患者52例,检出率为86.7%;磁共振成像检出患者41例,检出率为68.3%。CT平扫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两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5.783,P=0.016)。
磁共振增强扫描检出患者60例,检出率100.0%;CT增强扫描检出患者60例,检出率为100.0%。磁共振增强扫描检出结果与CT增强扫描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00,P>0.05)。
小肝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为单发特征,仅有少数患者呈现多发症状,且在右叶比较多见,左叶病灶相对较少,且尾叶病灶分布为最少,少数病灶在肝叶深部位置[3]。
对小肝癌的检查多采用螺旋CT与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CT对小肝癌检查多使用连续性扫描,检查的速度快,且覆盖面积较大,CT扫描也能够规避患者呼吸运动形成的伪影。MRI检查特征主要是成像速度快、伪影相对较少[4-6]。
张书伟[7]的研究显示,CT组平扫病灶阳性检出率为76.7%,MRI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65.5%,MRI平扫病灶检出阳性率要低于CT平扫检出阳性率。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CT平扫检出患者52例,检出率为86.7%;磁共振成像检出患者41例,检出率为68.3%。磁共振成像对病灶检出阳性率低于螺旋CT检查。说明在小肝癌病灶的检查过程当中,采取螺旋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但是还存在漏诊与误诊的现象。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与MRI增强扫描检查进行对比,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检出率与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检出率均为100.0%。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对小肝癌诊断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且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度较高,因此,临床在对小肝癌病症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结合螺旋CT与MRI成像检查,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度[8-10]。
综上所述,螺旋CT检查是小肝癌病症的首选检查方式,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对小肝癌的诊断结果进行明确诊断,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1]王勇. 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738-741.
[2]高杨,纪建松,杨宏远,等. 影像学检查在肝癌外科术后甲胎蛋白阴性患者随访中的价值[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4):355-359.
[3]吴成贵,吕志达. 3.0T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106-107.
[4]孟静. 1.5T磁共振成像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432-433,436.
[5]李健,王立群. MRI与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104-106.
[6]孙运国,叶秀芳,王健. MRI与螺旋CT扫描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准确率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56-57.
[7]张书伟. 螺旋CT和MRI对肝癌TACE术后病灶疗效判断的对比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552-554.
[8]夏淇. 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8-79.
[9]贺卫华,何来昌,刘志礼,等. 螺旋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性小肝癌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3):463-464.
[10]武东杰,侯亚静,贾玉昌,等. 1.5T磁共振成像与16层螺旋CT对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6):52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