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

2018-02-10 11:04:08费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化标本现象

费腾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在红细胞的内部和外部有较多的特殊物质。若待测物在红细胞内的浓度超过血浆浓度时,溶血的测定结果会高于实际结果的数值。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细胞的破坏会释放出一些内部的成分,这些成分就会对临床生化指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1]。掌握标本溶血对各项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对患者的抢救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体检的40例研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为(28.8±7.6)岁,所有体检人员均身体健康,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方法

均于早上9点空腹采集静脉血样,取样量为4 ml,将其等量放入到2支试管当中,其中一支采取人工溶血的方式。采用注射器快速吸注试管中的凝块,次数为10次,溶血的血样为观察组,而另一份则设为对照组。将其注入到肝素管内,在常温下采取自然分离的方式,同时还应准确贴上标签,无肉眼可见的溶血现象[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血脂和肝功能,血糖血脂中主要包含总胆固醇(TC)、血糖(GLU)、甘油三酯(TG)等;肝功能指标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L)、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肌酐(CRE)、血钾(K+)等。

1.4 检测方法

常温条件下将对照组的样本在离心仪中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分离不溶于血的血清,分离成功后,将分离勿放入冰箱,时间为10 min,将离心仪的转速调整为1 000 r/min,冰箱的温度调为3℃,样本全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完成检测。检测前应对生化仪的各项性能进行全方位检查,保证其可以正常运转,在检测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生化仪,此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同一个体检者的样本应使用同一个批号的检测试剂[3]。在血钾含量测定时要科学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和与之配套的试剂,每一个血清标本应重复测定10次,最大误差必须在2个标准差之内,测定结果按照10次的平均结果来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LT值:观察组(67.35±2.51)U/L,对照组(54.21±2.46)U/L;AST值:观察组(57.81±2.75)U/L,对照组(44.16±2.12)U/L;ALP值:观察组(82.98±4.16)G/L,对照组(123.87±7.23)G/L;LDH值:观察组(216.55±7.52)IU/L,对照组(102.45±4.25)IU/L;TC:观察组(7.24±1.56)mmol/L,对照组(4.65±1.52)mmol/L;TG:观察组(1.36±0.24)mmol/L,对照组(1.34±0.26)mmol/L。GLU:观察组:(5.24±1.19)mmol/L,对照组(5.41±1.24)mmol/L;K+:观察组(5.83±1.09)mmol/L,对照组(3.96±0.61)mmol/L;CRE:观察组(83.08±6.35)μmol/L,对照组(82.56±6.34)μmol/L;UA: 观 察 组(364.85±23.52)μmol/L, 对 照 组(355.21±20.68)μmol/L。观察组样本中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L)和血钾(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碱性磷酸酶(AL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中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尿酸(UA)、肌酐(CR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溶血的原因具有多样性,而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外溶血通常就是指血样标本在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因为机械性的损伤、冷冻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而导致的溶血现象。体内溶血通常是指手术后疾病自身或药物的毒性对红细胞产生了破坏进而导致的溶血现象[4]。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均可造成溶血,如采集样本时不按规范进行操作,采血时止血带过紧或扎针时间过长,从而出现气泡,血液注入到抗凝管后会产生强烈的晃动。或者为检验的过程中操作规范性不足,如血液样本存放的温度过低,长时间存放后使样本出现结冰的现象[5]。

全自动临床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但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过分依赖检验仪器,对血清样本的观察不够仔细,无法及时发现出现异常状况的血清样本,因此在血清检测的结果方面也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应不断改善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进而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6]。强化样品制备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可十分有效的减轻体外溶血的症状,采血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保持针头、试管和注射器的清洁与干燥,止血带的松紧度应适中;若进针后出现回血现象,应沿着管壁缓慢注入试管,血液采集完成后不应长时间存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防止出现溶血问题[7]。通常采血后室温放置30~60 min内应开展血液分离。若发现标本溶血的问题,应及时重新抽血,从而不断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检测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控制检测中容易出现溶血的因素,同时应准确区分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溶血现象出现,进而不断提高检验的准确性[8]。

[1]张秀丽.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89-90.

[2]赵丽.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 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3]熊晓毅.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 科技风,2015(19):63.

[4]王喜栋,路曦,宫心鹏,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4,26(8):663-663.

[5]宫尚鸿,倪晓霞.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21-122.

[6]黄常健.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195-196.

[7]孙洪帅,吴雪峰,丛占杰.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35-36.

[8]缪守红.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6):103,105.

猜你喜欢
生化标本现象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2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13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