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l 崔伍
“官河污、干河臭,天鹅湖水不见流。”这是昔日沁阳水生态的真实写照,如今一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新沁阳向人们缓缓走来。5月22日清晨,雨后初晴的沁阳市天鹅湖公园,湖水碧波荡漾,前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然而,对市民来说,一年前,这样的场景还是一种奢望。
近年来,沁阳市积极推进水系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三水润沁”工程,有效改善了全市的水生态环境,为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三水润沁”就是以水系建设为突破口,把周边的黄河、沁河和丹河水资源作为沁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将水资源、水景观、水生态融入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态领域,让水成为撬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活力源泉。
2015年10月,为让城区水系的死水变活水,彻底改变“官河污、干河臭、天鹅湖水不见流”的面貌。经过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规划论证和集体决策,“三水润沁”成为沁阳市的重要发展战略。
“引丹入城”是沁阳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沁阳、美丽沁阳、幸福沁阳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沁阳市水系建设“三水润沁”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沁阳市首个启动的水系建设工程。为尽早把丹河水引入沁阳,该市创新方式,采取“投融资+施工总承包”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4700万元的融资问题。
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是输水管道需穿越景明石河、北截排河、沁河三条河道,特别是输水管道在穿越沁河时,为保障防洪安全,该市首次采用国内先进的水平定向钻施工工艺,将输水管道从地下整体穿越沁河堤防和河道,穿越长度1580米,管道最深处位于大堤两侧地面以下38米,确保了河道两侧堤坝及河床结构安全。
2017年10月,一股从丹西灌区友爱河引来的清流,经过长约12千米、管径为800毫米的输水管线,穿越景明石河、北截排河和沁河,在引水自然水压的作用下,从水南关沁河桥出水口喷涌而出,形成了壮观的涌泉水景观,清流从这里缓缓流入护城河、天鹅湖,为沁阳城区送来了清澈的活水。
引丹入城项目通水试运行,标志着沁阳市将丹河水引入城区的构想变成了现实,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区水生态环境,还与即将实施的投资3011万元的王召灌区恢复项目工程进行连通,可使引丹入城尾水进入王召灌区,恢复和改善3.2万亩耕地灌溉条件,实现水资源的大循环大利用。
在实施“引丹入城”的同时,总投资5.3亿元的总干河城区段治理(一期)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按照规划设计,项目西起太行路,东至东环路,全长4020米,以总干河为基础,在河道加宽的基础上,两侧实施景观绿化;断面规划为60~80米水面,两侧各5米亲水步道、20米微地型堤岸景观绿化带、7米滨河景观道、13米绿化带,从而把总干河城区段打造成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休闲养生场所。截至到2017年12月底,总干河城区段治理(一期)项目已完成投入资金2.9亿元。
与此同时,沁阳市主动出击,谋划了总投资超35亿元的10个水系项目,并充分利用PPP运作模式,以此加快“三水润沁”建设步伐。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引丹入城”项目已建成通水,沁北供水管线已开始临时为国电投项目供水,逍遥水库供水工程和晋煤天庆供水工程已建成投运,总干河城区段改造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九渡水库等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正有序推进。引丹入城工程与总干河、小官河等水系相连通,打造北有沁河城区段治理、南有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东有引丹入城和湿地公园、西有调蓄湖的环城水系格局。同时,该市把群众安全饮水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突出抓好以南水北调为水源和以河口村水库为水源的城区2个供水厂建设,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0万吨。
作为生态建设的先遣军,沁阳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严要求、细部署、重落实,及时为项目提供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
引丹入城项目附作物清点涉及2个乡镇、2个办事处,工作量非常大。2016年7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西万、山王庄和城区3个国土资源所投入了紧张的附作物清点工作,工作人员头顶烈日,加班加点赶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相关任务;2017年,城区中心国土资源所在对干河、护城河进行改造工作中,派遣 6名工作人员常驻干河拆迁指挥部,对沁园办事处、覃怀办事处涉及的156户拆迁户、72家拆迁企业实施入户清点评估,为保证工作顺利推进,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在主动走村入户做工作、找问题、解矛盾的同时,并且与测绘队完成了干河两岸涉及村庄的面积确认、协议的签订,保证了项目顺利开工,为沁阳的水系生态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水润沁”惠民生。黄河、沁河、丹河历史上首次“三水入沁”后,每年可为该市带来近亿立方米的可利用地表水,为沁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