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栋 孙齐虎 彭 能
海军士官学校 安徽蚌埠 233012
教学保障是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新军事思想、新作战理论、新科学技术交融汇聚和实践应用最为活跃的领域,但是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理论研究较少。传统的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理论以装备实训室、训练场地和训练模拟器材建设研究为主,部分文献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条件建设,如房立清等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新装备教学条件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1]。少量文献对士官装备教学保障需求有针对性的研究,如胡长德等提出要以培养士官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分基础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3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2]。总体来讲,当前对于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对于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的特色需求,没有针对性的保障条件建设方法研究成果。目前,我军院校新装备教学普遍存在实装难以装备院校,配套的装备教学训练条件也较为缺乏的现象,制约了海军士官院校新装备教学保障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立足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特点,研究提出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并提出重点内容建设策略。
通过对部分军队院校和部队调研,结合工作实际分析,目前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还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海军士官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目前,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主要依靠年度项目建设和装备申领等常规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渠道,没有专门的保障渠道;就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进行专项研究较少,远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的建设理论。
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内容以装备、训练模拟器材、设备、工具等实践性教学保障条件为主,直接导致了装备原理、装备结构、装备系统分析等知识的教学保障条件严重欠缺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的顶层设计还存在短板,过于重实践、轻理论,指导理念滞后,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构建目标、内容体系和基本方法。
海军装备特点和海军作战样式特点给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带来较大困难,直接导致各类保障要素建设进度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装备造价昂贵导致实装更加难以配发院校;二是训练模拟器材体积庞大、造价较高,难以批量制作和使用;三是装备技术含量较高,带来更多装备理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需求;四是全体系化作战的特点导致实战化训练环境难以有效构建。
近年来,海军装备发展迅速,对海军士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有效解决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应以习近平主席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为指导,以军委、海军有关要求和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岗位合格的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需求为牵引,以体系化、实战化、多样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统筹设计、科学规划,瞄准岗位、技能为本,信息主导,综合集成”的思路,加快建设充要的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切实发挥士官教育在海军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建设中应有的服务作用。
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目标是在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目标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训方式合理确定最优的保障条件,并综合采取各种渠道和技术手段建成满足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训练的保障条件,并能够通过保障条件建设牵引和推动教学手段、组训方式的改进,促进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主要包括实装、训练模拟器材、仪器设备、工具器材、教学器具、教学模型、辅助教具、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类型,可分别或综合保障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教学训练需要。由于部分类别保障条件建设手段成熟,在此仅对部分重点建设内容进行研究。
2.3.1 实装建设
实装是装备教学保障的核心手段和必要条件,加强实装建设是提高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限制,海军院校新装备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在加大申领力度的同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加快推进。
一是建立院校教学装备编配标准,完善装备申领依据。长期以来,院校教学装备编配标准未建立完善,导致申领教学装备缺乏标准及依据。为完善教学装备保障体系、提高装备教学保障能力,院校应组织教学单位梳理统计装备教学任务,并按照坚持任务牵引、紧贴实战标准、注重效益平衡、注重长远规划的思路研究论证教学装备编配标准。
二是集约装备教学保障经费,自购急需装备。对于部分价格较低的急需装备,在短时间难以申领到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行采购的方式获取实装。对于自行采购的实装也要列入装备管理范畴,按规定操作使用和维护保障,确保装备技术状态和保障效益。
三是合理选择代用装备,降低实装保障门槛。针对一些难以配发院校的装备或者受场地条件无法安装使用的装备可以选择代用装备,开展部分科目教学训练。
四是对实装进行必要开发,拓宽实装保障功能。实装在教学使用中,有时由于装备体积、装备结构等因素导致出现细节难以很好的展示、装备故障难以再现、部件拆解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对装备进行相应的开发,以实现更好的教学保障效果。如将车载装备方仓改为透明方仓,更好地展示方仓内部装备,一方面可提高装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便于开展较大班次的理论教学。
2.3.2 训练模拟器材建设
随着信息化和实战化对军事训练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训练模拟器材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对于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来说,训练模拟器材已经成为起到支撑作用的关键要素,是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瞄准海军士官岗位特点,把握海军士官装备技能生成规律,建成具有海军士官特色的训练模拟器材。
(1)海军士官型综合模拟器。对于海军士官来说,装备操作和维修技能是其岗位核心技能,也是其确保打赢战争的必备技能。要建设满足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训练的训练模拟器材就要以装备操作和维修技能训练功能为模拟器核心功能,尤其是对于训练难度更大的装备维修技能,一定要在全面深入了解装备特性、全面建立装备故障案例库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完好地实现装备故障设置和修复功能,确保培养出实实在在的装备维修能力。
(2)专项技能训练模拟器。海军士官的岗位技能中有一类技能的训练难度不在于理解和记忆,而在于熟练程度,在于速度和准确度,如报文发送技能,对于这一类技能,要进行专门的梳理和研究,建设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模拟器,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强的针对性实现对专项技能普及性、经常性的训练,确保专项技能真正练到位,练到熟能生巧。
2.3.3 装备教学模型建设
装备教学模型主要用于装备结构和原理教学,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现装备结构,演示装备原理,并辅助提高学员的注意力。对于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模型建设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
(1)装备整体模型。对于结构复杂且装备原理和结构对于岗位技能培养较为重要的装备应当建设装备整体模型。在装备整体模型建设过程中,在注意比例和结构关系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入水路、油路、电路、信号等的走向标示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装备分系统模型。对于功能复杂,分系统较多的装备,为更好地展示各分系统组成和各分系统间的关系还应建设装备分系统模型,或者建设装备核心系统模型。在装备分系统模型建设过程中,可以仅建设独立的分系统,也可建设能够分解、结合的多个分系统模型组合。
(3)装备复杂部件模型。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装备部件,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建设装备复杂部件模型。装备复杂部件模型建设可以利用其他材料按比例复制,也可以利用线切割等技术对实装部件进行解剖,以达到结构复杂的装备部件结构细节的最佳展示效果。
实战化训练环境是指为保障军队人员开展实战化训练而提供的各类环境的要素总和。因为实战化训练环境包含范围较广,涉及内容较多。具体到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所需的实战化训练环境主要包括战场仿真训练环境和实战化考核环境。
2.4.1 战场仿真训练环境建设
战场仿真训练环境是以未来战场实际环境为模型通过实物或仿真手段构建的能够对受训人员技能发挥带来影响的训练环境,包括声、光、地形、天候、气象、水文、复杂电磁[3]、精神士气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面,要真正瞄准未来战场实际,要在深入研究新战法,全面了解所训士官岗位在战场中的实际环境的情况下,确定实战化训练环境建设目标[4];另一方面,要对作战环境各要素进行解析,逐一分析其对所训士官岗位技能发挥带来的影响,有重点地选择实战化训练环境建设内容,将作战任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带到在日常训练中。
2.4.2 实战化考核环境建设
实战化考核环境是指在训练考核中以实战的标准构建的训练监测和考核环境,包括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外界干扰等方面,并辅以实战化检验评估手段和标准。为实现实战化的考核检验就要有实战化的组训施考环境,要根据实战化的考核需求在训练考核环境中按照实战要求设置多重干扰、限制,如为训练模拟器材增加实战化干扰源信号、构建战场极端情境等。
随着国际贸易和海洋开发的不断扩展,国际海洋斗争日益激烈,海军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在海军部队得到运用。海军士官作为海军装备的主要执掌者,其新装备教学训练必将进一步革新和发展,相应的保障条件建设也逐渐成为热点、重点和难点。随着海军的建设发展和士官队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关于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必将走向深入,只有持续关注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的改革动态并围绕教学需求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才能不断提高海军士官新装备教学保障条件建设水平和保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