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初中文言文篇幅较短,较浅显,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高。但学生一进入高一,能读通、读懂如《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这样篇幅长的经典文章,对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又常常在字、词、句、语法、翻译等知识点的讲解中将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抹杀了文章的整体意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和厌学情绪。但在同时,新疆所使用的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中,对文言文断句有着明确的考察要求。学生读通、读懂课内文言文尚且困难,遇到高考题时更显棘手,而断句题向来需要语感帮助,高中三年的课时又比较紧张,没有多余的、连续的时间培养语感。语感培养问题从高考这一现实角度来说也亟待解决。由此可见,学生因无法理解文章,造成后续一系列不良后果,而为避免其产生,应从源头做起,培养语感。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因此,培养语感要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进行训练。听力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古文,从而提高训练效率,也只有通过听,才能更好的了解如何断句,如何正确读出一篇古文。这是理解古文内容,翻译文章的必要前提。因此,听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早读课,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较低,除了机械式读背课文外,几乎无事可做。长此以往,学生既对课内的文章掌握得不扎实,也没有很好利用早读课时间。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文言文教学更是需要时间进行反复训练。如上文言,文言听力训练是辅助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却又不能占用上课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可利用早读完成文言听力训练,既是对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对早读课时间的充分利用,可谓一举两得。
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句读、猜读等语言感知能力。使学生顺利从初中的文言学习过渡到高中的文言阅读要求,充分提高早读课的利用效率,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1.文言听力。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成语、寓言、故事等语段,由浅入深,上早读课时读给学生听,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要求学生注重内容、情节,淡化语言点,强调文脉、主旨。使学生消除看到长篇幅的文言语段时的紧张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正确的文言语言规范体系。
2.文言句读。包括两部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小语段。课内文言文,指现行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最经典、最规范的文言语言体系;然后把这些文章的标点符号去掉,要求学生流畅地诵读没有标点的课文;继而,以之作为文言口试的材料使用,学生抽签决定口试的篇目;最后,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文言断句的方法与规律。课外文言语段,选择一些简短、易懂、有哲理的小文章,进行文言断句的训练。
3.文言猜读。教给学生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猜测自己初读时不懂的词语大概是什么意思的方法,这种猜读有什么规律。阅读时的注意力应该在文章的主旨和文脉上,不懂的词语做出标记,不要因为个别词语的不懂,切断了文脉,待到全文读完,再查工具书。强调内容的理解,强化猜读的经验。
笔者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进行了六周的早读课文言听力训练,基本达到了预期,完成初级目的,使学生顺利地从初中的文言学习方法过渡到高中,适应了高中的语文学习,不畏惧文言文的学习。进行训练的两个班级在语文期中考试中年级排名名列前茅,无论是客观成绩还是学生反馈,成绩提升与文言听力训练有着密切联系。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早读课的文言听力训练思路正确,对学生学情把握合理,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及学生经验的提升,应更多涉及句读和猜读两大内容,并坚持训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孟瑞红.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10.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