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玲、程慧秋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004
“海绵城市”理论的广泛应用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极大的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紧缺现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变得更加稳定、高效。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需要设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海绵城市”理论内涵,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致力于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增加其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在此情况下城市的发展前景必然会十分的广阔和光明,我国城市化发展理念也会更为快速的实现。
所谓“海绵城市”即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压缩能力,在下雨时能够自动储存和净化雨水,当城市长期处于干旱天气时就会将水资源释放出来,作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这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在面临洪涝灾害时尽快将地表水排出,防止水分侵蚀地面上的建筑,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大大减少了城市遭遇灾害的经济损失,促使城市经济和城市环境保持协同发展的态势。可以说,“海绵城市”理论充分体现了生态型城市建设思想,值得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这将会缩短我国城市化建设时间,助力城市的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应该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园林工程项目的影响因素、建设目标、常见问题,加强项目规划设计,确保“海绵城市”理论能够有效应用于方案设计中,同时设计方案能够真正起到对园林施工的指导作用,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与生态系统发生冲突,出现这类情况时应始终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尽可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若一味的追求建成“海绵城市”而无视城市生态系统,将会造成城市发展失衡,之于城市经济建设极为不利。
因地制宜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城市气候、地理、水文等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确保园林工程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为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为了保证园林道路设计能够符合“海绵城市”理论,将道路和铺装水分快速渗透,减少地表径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大园林道路两边的绿化面积,应根据地形走向设计道路,并在道路两边种植亲水性植物,即使降水量较大时也不会在地面积水,水分会被周围植物和土壤所吸收,同时还能起到指引路线的作用。
(2)道路分隔绿化带运用下沉式绿地的形式,在绿地中种植植被,这样雨水会沿着坡度进入下沉式绿地,不但充分满足了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要求,减少了园林养护的工作量,而且多余水分还能从溢水口顺利排出。
(3)在挑选道路铺装材料时应该以透水性、透气性为依据,性能较好的铺砖材料可以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土壤中,从而补充地下水,改善土壤微环境,如嵌草路面、多空混凝土、卵石等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使用新型铺装材料时应加强论证,确保材料能够符合“海绵城市”理论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要求。
(1)渗透性铺装的设计。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关键要点在于渗透性铺装的设计,如何能够在节约施工材料,减少成本投入的前提下,促使“海绵城市”理论得以实现,将是一个值得设计人员深思的问题。园林道路铺装通常包括两部分结构,砂砾垫层是下层结构,上面需铺设砖层,这会让道路整体结构变得更加趋于稳定,大幅度提高了人们行走的舒适度,而在道路两边还要用石子铺路,以增强铺装的渗透效果。
(2)园林生态水渠的设计。生态水渠的设计施工是“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一个有力体现,主要用于聚集雨水,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明渠和暗渠两个部分,明渠是由砂砾、石子和透水性较强的土工布构成,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整体铺设效果,以便于将雨水导入到雨水收集系统之中;暗渠则是在地下空间中设置排水沟,雨水将从此处排出,地表径流也会大大减少,可以说,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集雨型绿地。对于园林雨水储蓄系统的设计,可以选择构建集雨型绿地,其属于小型湿地生态系统,绿地中种植的植被应该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降水时间长,降水量较大的南方地区城市中,集雨型绿地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可以将雨水储存在绿地系统中,干旱时释放出来,很好的调节了园林气候环境,还能够美化园林景观,丰富人们的感官体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2)人工湖。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不少设计人员都会选择设计人工湖,其主要的作用是能够不断增加园林意趣,同时也能够起到园林雨水储蓄功能。在进行人工湖设计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水生植物的配置,优先选择生命力强、易于管理的水生植物,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景观设计,且水生植物还要具备净化水质的能力,通过雨水冲刷的作用,可以确保人工湖内淤泥垃圾等废物的减少,确保湖内清洁,有助于降低园林的养护成本。
城市中的各种河流、水体经常会由于建设而出现一系列非自然的人工覆盖,尤其是把原有的排水渠或建成区河道进行全面覆盖,从而演化为一个人工的排水渠,导致水渠和河道里的水完全与大地隔开。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水体与堤岸覆盖,从而更好地促进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对于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改造的河流区域,应该先将其进行疏通,形成人工行泄、滞蓄以及营造水景观、水娱乐的第二岸线,使其满足园林设计的要求,进而符合“海绵城市”理论实施的构想。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设计人员应加强对“海绵城市”理论内涵的解读,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切实加强对园林道路、雨水收集和储蓄系统、以及水体与堤岸的设计,确保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契合,以增强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投入到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中,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