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亮 国家电投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 广西钦州 541000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的持续短缺,世界各国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其中,风力发电比其他新能源更加成熟,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陆上风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海上风电因稳定性好、风速高、发电规模大、不占用土地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此外,近海风电靠近经济发达地区,靠近电力负荷中心,易于连接和吸收。中国已明确指出要在近海一带发展风电,并使之进入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基本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中国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海上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量的吊装作业、架空作业、埋设作业以及电气作业,涉及面广,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首先,起重作业数量多,起重的重量大,难度大,受风速影响严重,安全风险大。一般来说,在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现场,海上吊装常常使用自升式安装船舶来进行,采集电路、传输线、室外换流站全部由起重机完成。其次,海底埋设作业在建设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力地位,如集电线路、输电线路的铺设均属于海底埋设作业范畴,风险较高,需要对于人员安全进行绝对重视与保护。三是电气作业和吊装作业中建筑能耗、管理标准难度大。许多海上风电项目在建时仍依赖柴油。施工现场的柴油发电机数量可以达到几十台,有许多临时电源线和不规则的布线。
国家在海上风力发电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能源和资金,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海上风电工程从研究阶段到施工后期阶段的安全性。海上风电项目安全建设离不开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然而,到目前为止,监理工程师的人数相对较少,所得的工资与成本不成比例。因此,在很多项目中,监理人员的人数、能力和责任都不能满足要求,很难认真履行职责。海上风电场工程监理成本极高,其中包括工厂风电机组的监理成本。然而,监理工程师的月工资只有3000 - 4000元,很难招聘到高水平、高度负责的监理工程师。此外,一旦建设完成,业主对项目的控制能力较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人数少。许多部门人员可能负责外部协调、综合物流、现场管理等工作。工作强度太高,不能全面考虑,存在隐患。此外,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安全风险,但施工人员多为普通工人,文化素质较差,对安全施工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安全有许多障碍。海上风电工程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经验丰富的生产人员仍然供不应求。目前风电正处于国家发展阶段,人才市场缺乏经验丰富的生产人才和专业大学生。因此,生产人员队伍相对年轻,缺乏经验,容易出现工作失误,难以正确处理异常情况。这些都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首先可以借鉴传统电力行业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为海上电力健全安全管控体系。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防止电气误操作制度、巡回检查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常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下海交通工具的使用、海上救生用具的配置、下海工作时机的选择、下海通讯工具配置及联络方式、下海人员合理安排等方面进行规范。
针对海上作业特殊性,必须对下海作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可以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除具备电业安全常规知识及技能外,还必须参加急救、海上救生、海上消防、高空作业、高空救援等各项考核合格。制定海上遇险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安排演练,增强每一位员工的海上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海上救护和逃生技能。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目前国内海上风电的安全特点,进行安全培训理论和实训课程,全面打造海上作业安全培训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标准的安全实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预防、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全面避免人员的生命健康及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建立海上预警中心,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测和监控,取得运维海域的实时水文,测风塔、载人运维船、运维人员等实时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信息中心的精准计算和分析,从而保证运维人员的安全。成立海上风电搜救中心,同时做好海上应急演练和演习工作,与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周边各地市海上搜救中心,形成海上搜救合力,全力为福建海上风电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海上风电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固有的风险还比较高,产业队伍还处于学习期,需要在实践积累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本质安全与行业风险管理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入手,从风险的辨识、预防、过程管控、应急救援全过程开展系统风险管理。相信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开发单位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摸索总结出一套可行有效的海上风电安全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体系化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