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根据相关数据看,我国氮肥生产能力稳定在5000-6000万吨,每年我国将生产、施用到农田就有4000多万吨氮肥,按照行业内共识,氮肥当季利用率不到35%,就算下季利用率再有20%,剩下氮肥一部分20%挥发到空气中,一部分25%淋失到地下水中或者地表径流损失。大约每年将会有300-400万吨氮肥跑到空气中,这种相对活泼的氨氮在空气中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恶化给与了支持。
另外加上每年几十亿吨的畜禽粪污,以及农村旱厕、无序堆放的农村垃圾、农业种植废弃物的腐败等污染源,每年向空气中挥发的氨氮量估计不会小于500万吨吧,很有可能全国农业面源向空中贡献的氨氮能够达到1000万吨。有些学者说我国的雾霾成因里氨氮贡献率高达50%,有的学者研究后发现氨氮对雾霾的贡献率达到30%。不管怎么说氨氮对雾霾贡献都是积极的。农业农村部的相关专家在查询雾霾形成和我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性,认为雾霾的形成和农业耕作有一定的相关性。
过去环保系统对环境监测中,水质中的氨态氮是重点,对于空气中工业环节都有吸收装置,由于是集中排放,相对容易治理。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本来就重视不足,所以现在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没有具体统计值,排放点不好确定,治理方案也更复杂。
从农业农村部推广的化肥零增长,畜禽粪便基本利用等政策看,农业面源污染逐步被重视,农业氨氮治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环境整治的重点。
面对环保督察,很多企业都很气愤,也有媒体发声称环保督察不能变成停产。可是还没有听说哪个督察组发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或者农业环境整顿不达标的报道。
解决农业氨氮排放的问题,应该是项综合工程,比如现在的化肥减量,比如说有机肥替代化肥,比如说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比如科学施肥、比如农村厕所革命、比如农村垃圾处理、比如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因为氨氮的来源复杂,所以整治方案也相对复杂。如果在某区域内,能够综合考虑农业氨氮排放情况,制定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治理方案才能更有效解决氨氮污染。
随着我们监测手段、监测技术的完善,未来对这些面源污染将会实现自动监测或者卫星监测,到那时候农业氨氮就会有很明确的排放区域,排放量的概念,就会形成更有效治理技术,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把污染空气的氨氮变成农业生产的资源,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