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2018-02-10 09:16乔贵方温秀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产学研青年教师培训

乔贵方 温秀兰 万 其 张 颖 刘 娣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专业认证是指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2013年6月,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接纳中国成为该协议签约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流动的重要保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间的联系,同时有助于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际上关系到工程教育专业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1]。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许多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经验得知,工程教育认证的完善可改进并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认证标准中的7项通用标准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2]。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对象,在毕业要求中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而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其专业水平和工程背景必将影响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从工程教育的传承考虑,工程教育的主体就是工程实践。而作为在教育一线的工程教师来说,只有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指导学生研究和教学。在师资队伍认证标准中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工程经验,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并且工程背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实践的中坚力量,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与分析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一直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1.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遵循“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绝大部分的应用型工程高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博士、硕士,应用型工程教学经验不足、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等均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对青年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高校教育虽然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计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但大多因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而流于形式,或校内的实践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这将导致其工程实践素养的缺失、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青年教师未能对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他们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所培养出的学生同样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工程教育质量的恶性循环,不利于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2 形式化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岗前培训

目前高等院校招聘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博士毕业生,在本科阶段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造成实践能力的匮乏,而青年教师在博士阶段主要从事纵向项目研究,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手段和工程实践都有所欠缺。高校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主要分为教学能力培训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两方面,其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分为工程实践知识培训、参加工程与社会实践、实验室培训、产学研合作培养以及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工程实践知识培训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一培训和考核,而其他4项培训由教师所在的教学单位组织考核。由于产学研合作及工程技术项目研发对教学单位及青年教师的要求较高,大多青年教师均选择进行工程与社会实践或实验室培训。

实验室培训主要包括指导实验实践课程、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及教材编写等形式,其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较小,无法使青年教师积累足够的工程案例经验。工程与社会实践要求青年教师能够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学习、科研、工程技术创新等,但均由青年教师自己联系企业单位,虽要求培训结束后提交培训成果,但对于培训过程缺乏合理安排与监督,最终导致青年教师岗前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化。

1.3 青年教师缺乏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

教学与科研两项工作是教师的重点工作,但现今学校和青年教师主观上仍存在“重视学术与科研,忽视工程实践”的倾向,工程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但目前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无法较好地投入到工程实践培训。同时,学校目前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主要是针对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激励政策的引导。

产学研合作是后期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因为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培养工程实践素养与能力的培训中心或实习机会,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连续不断地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但目前学校与企业在合作形式、创新技术成果等诸多方面都无法达成有效共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又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从而降低了企业合作的主动性,导致青年教师在后期缺乏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

2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培育人才的理念和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该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两个角度考虑。第一,青年教师的自身能力发展。通过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技术应用,可以使青年教师能够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需要。在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完善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第二,利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带动工程教育质量的发展。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能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丰富教学科研内容,而且工程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提高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可推进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高校与社会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青年教师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的办学水平,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深远的影响。

3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

3.1 建立和强化青年教师岗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机制

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新任教师在上岗以前没有教学任务的期间,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走进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工程实训,参与到实际的工作项目中。例如,要求新任青年教师在上岗以前必须先到企业实践1年,培养他们关于专业工程的创造实践能力,拓宽他们的工程研究视野,并与合作企业保持长期的伙伴关系,在具有一定的实践准备经历并现场实训一定时间后才可独立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些举措可使青年教师在初到岗位之时就清楚认识到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性和紧迫性,并增强了青年教师参与专业工程实践的意识[3]。

3.2 构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产学研项目培育基地

现代社会需要实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操作的重要环节,校企合作、产学研教学是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走向。青年教师肩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任,是产学研教学培育基地的主体。而实现产学研合作教学过程中学校、产研单位利益上的双赢是推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项目长久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产学合作的运行包括生产、教学和科研3个层面,产学合作的主体由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几者构成,它们在产学合作过程中是互为动力、互为要素、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也是产学合作的机制。

因而由学院牵头与友好企业达成协议,形成固定的实习基地,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规定,如每位教师每个聘期内均安排1次到企业学习进修的机会,使教师始终保持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向学生讲授的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生产和发展同步。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攻关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维护长期合作。青年教师在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同时,也拓展了工程视野,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利用产学研基地增加了专业课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产学研项目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校企合作,与社会相关组织、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它们的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并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教师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有利于熟悉产品的生产环节、掌握目前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前沿,以及本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拓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有利于结合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联系到实际生产中,为以后自身能力的提高夯实基础。

3.3 以政策引导青年教师持续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必须要以学校相关的政策为导向,从思想上逐步增强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与政策规范教师完成相关的工程实践培训。首先,在教师日常考核和职称评审方面,学校应重视对教师专业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的评价。例如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上严格把关,把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晋升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没有参与现场实践经历者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将教师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必须建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激励制度,如在教学中切实将工程实践案例引入教学或实验,且在培养学生专业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方面有成果的教师或团队,学院应给予奖励与经费上的支持,以此形成长久的良性循环[4,5]。此外,应加强指导与监督工作。政府中从事高校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各高校领导应充分发挥其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定期考核高校各级行政、院系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培训平台,给予教师充足的空间和资金去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工程培训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与奖励。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的建立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意识,使参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包含综合应用的能力,系统优化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欠缺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自身发展,同时更无法满足学校的未来发展。

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教育理念的培养,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水平,从而为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工程技术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产学研青年教师培训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