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钟军 潘路路
近年来,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信息传播媒介本身产生了跨越式变革,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微媒介交流模式,碎片化、小屏化的用户阅读习惯正逐步成为主流。“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长达3小时!使用时间最长的十大手机应用中,三个是社交软件。”①以手机为代表的微媒介传播形式的形成致使移动互联网的空间覆盖范围再度拓宽,媒介又一次成为了人体的延伸。与之同时,移动互联技术的变革同样推动着社交软件的更新加速,信息交流传播的内容与样式不断地聚合、丰富亦使得表情包的应用日趋火爆。网际网络作为空间区域性跨度较大的虚拟社区,其实际交际距离的延展性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网际交流过程中的“交流暗示缺失”,单纯的文字本身难以全然传递信息暗含层的意思,且位于多种服务器与终端共同建构的虚拟空间交流较人际信息传播而言,更缺乏神态动作等真人动态情绪地补充,故而表情包这类“非语言文字表达”的信息载体因运而生。
“表情包”大体上即指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因由微媒介粘性用户量迅速增长,大量网络空间的广泛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将真人明星、动画人物、新闻报道以及影视的截图等当下最火热的话题性内容进行筛选采撷,通过GIF动态或是静态的非常规性姿态以及表情的呈现,配以与图示内容相近文字加注,并以一定数量集乃至成套出现的表情图片。表情包的出现完成了虚拟空间交流过程中媒介对人体神态表情的延伸,满足了网络空间参与者更好地表达情感、传递讯息的要求,其开放式编辑、病毒式传播、跃进式革新等特征促使表情包成为最快速迁移现实热点信息至网络虚拟空间的绝佳的载体。且某种程度而言,表情包的使用已然成为了时代潮流的风向标,加之其开放性编辑的特质更使得表情包的使用率不断上升。据《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数据》显示:“8.77亿QQ用户在2016年全年,聊天表情发送量近3187亿次。”②表情包自身的分化速率的提升更致使其内部分门别类愈发趋向细化,不同表情包的应用俨然对应着在信息传递交流载体背后暗含的文化意味。
数以万计的各类表情包的长期使用已然将其从文字信息的简单替代转化为消费文化视阈下一种全新的文化解构形式,其中尤以近期使用率较高,颇受网众欢迎的中老年表情包为甚。中老年表情包大体上用于指代部分图案形式方正、整齐划一,字体偏大、色彩艳丽夸张(大红大绿),内容多为风景静物或是玫瑰花、婴孩、举杯等营造幸福美好、喜庆热闹之感的表情包图片。此类表情包近似于早期QQ聊天平台的动图表情,动态的幅度小、频次高,主体彰显闪闪发光的效果,或是字体的整体风格类似word艺术字的造型,红绿蓝等基本大色直接搭配,文字内容多以高色彩饱和度的“谢谢”“早上好”“祝你幸福”等简单直白的纯取代文字表达的祝福词为主,而非年轻人热衷使用的以嘲讽逗趣为主要内容的表情包。
然而笔者认为,中老年表情包的爆款并非仅是印证了“非语言文字表达”信息传递方式的用户受众之广,其爆款的背后是否暗藏着不同表情包使用群体对社会乃至文化阶层的身份区隔,且无论是中老年表情包的制作意图、用户结构还是创意命名,所呈现的是否均是由掌握网络话语霸权的年轻世代对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歧视、排斥与放逐?且据2017年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而就年龄结构而言,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依然偏向年轻,以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2.1%。”③故而在时下互联网文化不断向低龄受众群体迈进的背景下,表情包建构与传播的适当性问题同样不可小觑,如何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氛围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群落,引导青少年良性发展、健康成长,值得每一个网众深思探讨。况且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无论是表情包抑或是“中老年表情包”,均存在着剖判与探问的价值。
1.一般意义上中老年群体的热衷
移动互联技术的完善助推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以各类微小屏幕为传播媒介的虚拟人际交流正逐渐成为主流。纯文字的信息传递已经不足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民众日趋上涨的对视觉文化的满足需求,基于看与被看的读图模式已然笼络了一定基数的社会人群,其中就涵盖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表情包本身具备的娱乐性,更能缓解因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致使信息传递过程中因纯文字信息的情绪真实性难以把握,从而产生的信息理解误差所造成的尴尬和不适。表情包正逐步构建着视觉文化视阈下网络交流的新语言表意体系,而中老年表情包同样被囊括其中 。
中老年表情包成为爆款,与占全国网民数10.6%的五十岁以上用户不无关系。一般意义上而言的中老年群体多指出生于上世纪40—60年代的群体,即生理属性上的中老年群体,该群体囿于生理机能的下降,影响着中老年表情包的审美呈现。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视觉感受性也明显降低,视觉阈限明显升高。老年人对暗和光的适应能力下降,对整个光谱的颜色,特别是蓝绿色感受能力降低。对于颜色知觉,老年人常将一些的物体看成了褪了色的。由于晶状体变黄滤去了短波光线,因而蓝、绿、紫色褪色最多,红色褪色最少。有研究发现,60-70岁和80-90岁老年人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是青年人的76%和56%。”④由此可见,单就生理原因而言,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对相对符合其视觉阈限的高色彩饱和度的中老年表情包更易“情有独钟”。
与之同时,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大都成长于特殊革命年代,社会主义早期例如合作社等社会性集体实验,导致该群体至今仍带有特殊年代的时代烙印,进而致使该群体将以规整宏大、整齐划一为美,热衷大红大绿的大块色域搭配以及中意喜庆热闹等审美情趣迁移至网络表情包的使用中,继而使得中老年表情包成为爆款。更具症候性的是,特殊年代的主导文化宣传基本以自上而下的说教灌输为主,个体的个性化被压抑乃至同化,进而成为被主导文化同构的集体符号,相对弱小的个体话语权和缺失的个性化创作权力,更进一步致使该群体对统一划归的文化形象产生毋庸置疑得信服和笃定。且该群体当时生长的社会环境中不仅互联网尚未出现,电视等多元影像宣传媒介亦同样缺乏,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占据着信息传递的社会主导地位,以意识形态宣传为主的单一的信息传播内容,以及宣导式的信息传递形式共同勾勒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特征。但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及市场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化,互联网空间的建构、移动互联平台的搭建和微媒介设备的普及,信息传递呈现出一番爆炸式传播的新局面,加之于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和交际模式的日趋嬗变,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心理因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进而致使其精神层面出现了“怀旧”的心理需求。当这种舒缓心理压力、寻求心理安全感的自我保护方式在互联网空间内生成并转嫁至表情包的使用时,即形成了该群体对符合旧时代审美特征的中老年表情包的追捧与热衷。更值一提的是,在社会结构更替速率较慢,人际交往空间较窄的旧时代,文字祝福俨然是严肃真诚的象征,言之及意的表达是端庄得体的体现,因而当中老年表情包作为纯文字取代功能出现时,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依旧以过去的价值判断,进行属于他们自己的表意习惯和心理情绪的传递。由此可见,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对“中老年表情包”的热衷与个体受旧时代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响答影随。
2.年轻世代的悖论式助推
由于早期QQ时代的网络空间架构不完善、互联网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虚拟信息的交流仅仅是更换了媒介与载体的传统交际模式,纯文字信息传递依旧占据主导位置。QQ聊天平台的动图表情的出现已然是该时代的先进潮流的象征,且在互联媒介设备(以电脑为主)的普及率未过半,智能手机还未完善出现,PS等电子图像处理技术依旧是极少数人独有技能的年代,互联网通信媒介依旧是一种小众的、昂贵的甚至是权力的符号象征,进而更毋论表情符号开放性编辑功能的全民普及。在互联网个体话语权尚未得到真正下放,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发展方兴未艾之际,QQ聊天平台的动图表情的出现无疑是年轻人群体当时所热衷的使用对象。随着网络虚拟技术发展的推进,移动互联媒介的革命性普及以及全球化布局趋于完善,中国社会从物质结构到文化建构都发生了日易月殊的变革,传统审美在人际社区空间的变更和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受到压缩乃至消亡。
作为接受度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趋流行性较明显的年轻世代,其自身的审美特征亦物换星移。当十几年前的表情再次出现,现有的审美取向已无法对“陈旧”“俗气”的纯文字取代向的,即所谓的“中老年表情包”产生心理认同,反而产生了急于撇清自身同“落后”的中老年表情包的关系,防止自身被划归至“非潮流”即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之内等行为。年轻网民正是通过对中老年表情包的使用抒发对“落伍”的嘲讽与戏谑,最终导致年轻群体对“中老年表情包”爆款效应的悖论式助推,而这种助推的实质是年轻世代对中老年表情包的中空了主体性身份认同的“借用”。
前文所述的中老年表情包的实然应用群体,即指将中老年表情包用作单纯直白的纯文字取代向功能的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但并非意味着互联网空间的最广大参与群体——年轻人在网络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中就全然放弃使用该表情包。虽然中老年表情包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谈吸引,但年轻人依旧存在“借用”的情况。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年轻人将消解崇高、去中心化以及解构一切等后现代理念迁移,并与大众文化语境下,个体话语权彰显的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通过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借用”,完成了一次戏谑信息的传递与嘲讽情绪的抒发。且细究其“借用”的内涵,年轻人“借用”中老年表情包的情境不同往往决定了其真实心理反应的差异。当中老年表情包在年轻群体之间出现时,无论是以中老年表情包回应还是以“萌”“贱”的表情包回击,其均基于对年轻世代之间的网络“暗语”或是网络“潜规则文化”的理解而作出回应,因而存在于年轻群体之间的中老年表情包的交流全然不涉及表情包本身的文字信息传递,仅仅是以这种在年轻人看来是潜在“落后”“庸俗”“旧时代”的表情包寓意来相互“攻击”“斗图”。
而当年轻人处于高于自身的权力空间,例如家族微信群中的长辈或是工作微信群中的领导、上司与自己暴露在同一个多元结构的群体性信息传递交际空间时,笔者认为此时年轻人“借用”中老年表情包的缘由又具备了其他阐释空间,即存在因对权力的畏惧与屈服,或是对长辈、家庭的敬重,从而为获得片刻的安全感,或是暂时压抑个人的审美喜好,进而通过对中老年表情包“悖论性借用”,实现对“他者”的审美乃至心理诉求的满足。
上文所述,由于虚拟距离的阻隔,网络空间的纯文字沟通易造成信息传播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折扣性缺失,文字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网络用户的表意传输,因而表情包作为网络空间内最大程度上贴近情绪及个人观点传递的中介,遂一跃成为人际交流与信息传递的最受欢迎载体。但表情包自身套层结构的松散和相对冗杂的所指包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表情包信息传递的多义性,而这种多义性又可通过基于网络文化的沉淀所形成的“暗语”的方式得到传递,但这种传递本身存在基于信息解码与否而形成的身份区隔和身份认同。不了解网络文化的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因此被排斥在外,进而导致该群体对中老年表情包的解读与年轻群体产生天冠地屦的差异性,随之造成的作为中老年表情包制作者的年轻世代同该表情包实然应用者——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之间的身份相悖,再次加深了两个群体之间的身份区隔。年轻群体本质上对中老年表情包无论是出于审美还是使用习惯,均表现出撇清、鄙夷的态度,甚至因此产生身份区隔,这与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出于纯文字取代向的真心表达祝福而使用该表情的态度截然不同。某种程度上,年轻世代对于中老年表情包的使用(包括制作)更像是中空了主体性身份认同的“借用”,而“借用”的本身即是两种身份的对位与区隔。
1.中老年表情包的制作与身份区隔
中老年表情包的制作主体却和该表情包的使用群体并非全然契合。中老年表情包诸如动态幅度小、频次高,主体呈现闪闪发光的效果以及简单直白的纯文字取代向的祝福表达等特征,基本近似于早期QQ聊天平台的动图表情,因而所谓的“中老年表情包”即可被视为是源自QQ时代的表情重制和转移。且就用户年龄而言,早期的QQ使用者并非为上世纪40-60年代的出生群体。更具症候性的是,QQ的动图表情实现微信等社交媒介的平台迁移同样需要一定的网络媒介应用技术,这一点恰恰是当年追赶网络潮流而今依旧站在移动互联前沿阵地的青年群体所普遍具备的。互联网空间的建构革新依托于数字虚拟网络技术的跃进,网络交流作为互联网空间构架的重要部分,因而在其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尽管以智能手机为代表微媒介为微信、QQ等互联网聊天平台已经得到普及,但若论表情包的制作,依然是互联网空间内具备相当的自我表达、彰显自身能力的年轻世代的专有技术和话语权力。因而随着表情包在网络交流中的地位日趋凸显,以表情包的运用作为网络话语权的彰显已然贯穿至整一个表情包的生态链,进而表情包的制作同样被纳入互联网空间的最广大参与群体即年轻世代所掌握的网络话语权建构体系中,年轻群体在对中老年表情包的迁移、制作过程中主动撇清自身同该表情包的历史关系,进而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身份区隔。
更值一提的是,年轻人对于中老年表情包的制作不仅是心理上对身份区隔的认同,更带有商业消费的时代文化因素。从纯文字的信息交流到图像符号的情绪传递再至通过表情包表达自身价值诉求的这一变革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后现代思潮对意义的消解、对欲望的渴求。且消费文化澎湃不断的现代社会视阈内,影像逐渐成为受众实现个体欲望满足的最佳载体。“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们体现了梦想、欲望与离奇幻想。”⑤多样化、形象化的影像呈现使得基于视觉层面的“看”变得愈发受到欢迎,而受众对视觉感官刺激的欲望满足倾向进一步刺激了受众对集合多元影像的表情包的追捧。读图作为便捷有效满足受众欲望的方式促使社会群体追求景观消费从而满足视觉乃至心理欲望的热情愈发高涨。居伊·德波在其《景观社会批评》中指出,“景观是金钱的另一面,总体上抽象地等同于一切商品。”⑥他更将市场需求的增长归结于景观,景观制造欲望,并以此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表情包作为景观文化的代表,故而被赋予了商业利益的暗含价值。
笔者以曾一度受追捧“papi酱中老年表情包”为例。2016年11月6日晚,papi酱推出一款以其自身为演绎主体的中老年微信表情包。该表情包中,papi酱面带微笑,身穿大红色棉袄,在饱和度偏高、艳丽侉气的背景配色下做出诸如“早上好”“为你鼓鼓掌”“祝你的生活比蜜甜”等表情动作,其无论神态、动作、色彩、背景俱符合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审美取向。且papi酱自身年轻的形象配上述中老年表情包的表征,无疑为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人构建了一个自我被认同的想象式空间,当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人接收或是使用该表情包时,会因年轻形象同旧审美特征的结合而误认为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就是如表情包所示,即简单的文字取代向的功能性替代式直白表意,进而在自认契合时代审美特征的心理暗示下,对中老年表情包的运用产生一种循环式的正反馈,更进一步造成该表情包在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内的风靡和受追捧。就如上文所述,papi酱作为经历QQ聊天平台动态表情发展的八零后,同样受结构崇高、消解意义、拼贴戏仿的反传统的后现代思潮影响。然而,papi酱以一种积极正面的形式和态度完成了对这一旧时代审美象征的中老年表情包的排斥和抵抗,而这种排斥和抵抗式建立在网络空间内年轻世代众所周知的类似于“黑话”“暗语”的交流基础之上。
在亚文化集中的网络空间内,后现代对于传统、崇高、意义的解构与放逐虽然强烈,但一定程度上仍受主导文化或是传统道德伦理的批判,因此网络空间往往通过谐音、指代、缩写以及经由网络故事而形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文化”进行信息传递和虚拟交际,表情包作为网络亚文化交际的聚合亦如此。表情包的自体结构基本由经PS后的图案和文字组成,其自身携带的娱乐性特质以及弱化纯文字交流的严肃性的功能,致使表情包具备相对较大的表意空间;图片和文字组成的表情包套层结构亦因此显得相对松散,故而表情包的能指与所指极易脱离表情包的原初表意;且图像符号较纯文字而言,本身具备相对冗杂的“所指”信息,而这种表意不明确的表情包正是此类信息传递的较好载体。年轻人对于“艳俗”的中老年表情包的鄙夷正是通过表情包自身松散的套层结构和相对庞大的所指包含而掩盖甚至得到表面的淡化,但对此类表情包的实际态度依旧通过“暗语”式地表达得到传递,并因此逐渐形成区分群体性身份象征的标准,进而在身份区隔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身份认同。Papi酱通过这种“表而不言”的方式,一方面在年轻世代中完成了对中老年表情的嘲笑和鄙夷,并以此达成自身与该表情包的关系撇清,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演绎的中老年表情包本身的审美特征,在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中实现了审美的迎合,进而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其自身作为网红的粉丝受众版图,实现中老年年龄段受众的覆盖,更进一步达到商业利益的追逐。由此可见,年轻人群体通过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制作,无论是其主动迁移但又急于撇清关系的态度,还是借用网络“暗语”的方式创造潜在的“所指”,其嘲讽与摒弃的态度背后正是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一代对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身份区隔。
2.中老年表情包的使用与身份区隔
网络媒介的不断构建革新了年轻世代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语言,使之与一般意义上而言的中老年群体在对世界的描述形容上就存在极端不同的情况。加之于80年代初期引介入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此类通过戏仿、拼贴等手段意在批判传统、消解崇高、反对权威、解构一切的价值观在中国土壤上持续进行了近三十余年的交流译介、批判接受后,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自觉或不自觉受其影响,并欣然热衷的潜意识内的网络表达行为指向。在全球化日趋完善的世界潮流中,受多元文化交融碰撞这一外驱力影响的年轻人必然存在文化认同、审美追求乃至价值观念的渤澥桑田,再随着大众文化的受众范围愈发广阔,微媒介的普及率同自媒体平台搭建的速率同步加速提升,个性化表达受尊重和个体话语权日渐下放,使得以年轻世代为代表的互联网建构参与者的自我表达欲望亦随之上涨,自我发声、为自己代言等彰显个性化标签的网络现象层出不穷。曾经渗透至生活各领域的无所不包、尺幅千里的主导文化逐渐退守,而与之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次文化、亚文化开始彰显其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年轻人乃至全社会的独特吸引力。因而表情包作为网络空间内具代表性的亚文化集成,极易在年轻世代间形成跟风性集体追捧。年轻人通过影视、卡通的截图或是文字格式化成jpg,将文字同搞笑的图案内容相结合,制成动态或是静态的表情包,从而传递信息和个人情绪,其个性化制作特征的背后是年轻人自身立场和价值观念的诉求性群体满足。这种满足正是建立在因当下年轻人同中老年表情使用群体的审美差异之上——在形成身份区隔的同时亦产生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人对社会中的自我身份认识与定位,网络表情包一方面从审美上完成了个体对自身的心理认识,更通过表情包的群体性使用达成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与接受,从而实现年轻世代对中老年表情包使用群体的区隔以及对自身身份定位的认同。
故表情包对于年轻世代而言,更多是于后现代思潮译介传播影响和个体话语权不断下放的大众文化视阈中,该群体以网络交际的形式通过表情包这一亚文化的聚合体,完成契合自身价值观念的个性化表达。在表情包审美差异、价值诉求形成身份区隔于身份认同之余,其深层更含有中西文化隐隐对垒的因素。在传统审美与价值导向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年人的需求的同时,伴随西方文论译介以及经济文化交流而来的西方文明逐步成为年轻人追逐潮流的目标,因而表情包遂成为年轻人接受西方文化,消解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传统文化对于内涵、内敛、稳重的推崇致使中国人多数不善肢体语言的运用,喜形于色是高语境文化空间所不推崇的;然而就低语境的西方文化而言,信息传播过程中多数信息并非如高语境文化空间般内化于个体深处,进而需要信息接受者主动感受甚至被动猜测,低语境文化空间的信息内容基本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因而在有话不直说的传统文化空间内,日常严肃压抑的语境空间正通过空洞、解构的表情包得到宣泄,故而越是低俗越是“贱”的表情包越是受不善情绪表意和不便言辞袒露的年轻世代所热衷,进而在崇尚“贱”解构“崇高”的过程中,使得根基于传统中国文化土壤的固有价值观念得到抽离,以致更好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渲染甚至实现个体抑或是群体价值取向的改弦更张。
因而可知,年轻世代对于网络“表情包”的使用,已然跳脱了基本信息传递的生动性和娱乐性的心理满足,进而演化为青年网民群体标榜自身契合“时代潮流”的最主要和最显著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哪怕是为了安全感的获取,从而通过对中老年表情包的借用进而达成虚拟的身份认同,但其内心依旧将中老年表情包鄙夷得视为“落后”的符号象征,并因此进一步加深这基于“借用”而形成的群体性身份区隔和身份认同。
3.中老年表情包的命名与身份区隔
“中老年”的命名彰显了中老年表情包正逐渐成为区分互联网空间内不同社交群体的重要标签,且这种由表情包的使用所造成的身份认同和身份区隔的背后正是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世代,对其他网民群体所实施的具备排他性和放逐性的网络霸权。
网络空间的持续革新性建构和微媒介的不断更新,致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日新月异,然而这并非证明所有网民群体均同互联技术的进步而亦趋同步,更毋论以网络潮流为自身价值的标榜,故而中老年表情包这一定义的实际含义尚有待考量。笔者以为,中老年表情包的前缀“中老年”仅仅是一种源于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世代为达身份区隔而采取的文化霸权式的鄙夷、嘲讽性修辞,并非单纯年龄划界式的定义性阐释。故就年轻网民群体而言,该表情包只是象征审美与时下年轻人对立而显得落后的群体,并非全然对应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人群。作为具备一定的互联网空间自我表达能力、实时更新购买和操作网络新媒体设备能力、数字化交际能力的年轻网民群体,其本身的网络话语权不断地因上述能力的完善而得到巩固,进而在他们持续彰显自身网络话语权的过程中,文化霸权式地排斥一切与自身不相符合的网络空间的其他构成。因而当中老年表情包出现时,其浓郁的旧时代审美气息自然成为了年轻世代的群嘲对象。古斯塔夫·勒庞曾指出,当个体处于群体中,个体为获取被认同的安全感而抛弃理性是非的判断,甚至将此类集体情感的产生溯源至个体真实的内心。“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⑦这种对于纯文字取代功能的严肃真诚的祝福表意的表情包的嘲讽,起初可能仅仅是源于部分年轻群体对其形式上的落后的鄙夷。但由于互联空间内年轻群体的增速与基数庞大,嘲讽中老年表情包的人群逐渐上升,害怕自身同样受到“落后”“庸俗”嘲讽进而被划归至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甚至被孤立等情绪致使部分年轻群体被迫或是跟风加入嘲讽鄙视此类“落后审美”的表情包的群体之中。而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而言,并非所有该群体内的成员均使用这象征着旧时代审美特征的表情包。仅或是部分中老年群体一方面对社会结构变革的加速感到不适,另一方面又顾虑自身受时代抛弃。故而当这部分群体选择网络或是智能手机作为认识新时代的媒介时,自然会接触到时下最具互联网文化代表性的表情包,在急于融入网络空间、紧跟时代潮流的心理内驱力的推动下,选择表情包作为身份标签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弄潮”首选。然而,基于自身审美契合与认同的选择使该群体无意中将年轻世代鄙夷嘲讽的落后审美的表情包纳入自身网络潮流认知体系的建构中,最终使得仅仅指代部分与年轻人格调对立、审美差异化的具备旧时代审美特征的网络表情包成为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老年群体的专属,并随之以中老年表情包作为嘲讽式的命名。
因此可见,年轻世代对于中老年表情包无论是命名、制作还是“借用”,一定程度均可被视为一种“力比多寓言”。年轻群体一方面通过集体嘲讽和鄙夷式命名实现自身对被压抑和被淘汰感地宣泄,通过身份认同获得安全感的同时完成自身的快感满足;另一方面,年轻人被迫使用该表情包时内心的身份区隔同样给予其归属感的满足,屈于一时的压迫背后同样是长久的戏谑性快感满足。而这种满足更是一种基于网络话语权掌控之下的近似于文化霸权的讥讽与嘲笑。年轻群体将中老年表情包纳入网络表情包结构体系,通过表情包本身超量衍生化的冗杂的“所指”对严肃真诚的纯文字取代向的祝福式表情包进行原生语境的解构,使其逐渐成为同其他表情包一般的同囿于后现代语境之下的意义中空的空洞“所指”。更为文化霸权的是,年轻人对这一套真诚祝福的表情包符号体系解码再编码后,真正使用该表情包作为祝福与纯文字取代向表达的群体同样受到了去深度的解构,进而在交际解码再编码过程中达成了对该群体的虚拟生存优势,强烈的身份区隔形成的同时再度强化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中老年表情包自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年轻群体获得身份区隔快感和身份认同安全感的最佳载体。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表情包已然成为网络亚文化视觉化的典型代表,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一方面将中老年表情包纳入表情包的后现代解码体系中,一方面又通过文化霸权的形式将这与自身文化审美特征格格不入的文化样式筛选剔除,形成泾渭分明的身份区隔的同时,亦以彰显群体性文化优越感的姿态完成对中老年表情包乃至该表情包使用群体的嘲讽、排斥与放逐。
注释:
①材料来源:http://www.sohu.com/a/208929584_428966,2017年12月7日。
②材料来源:http://tech.qq.com/a/20170122/019208.html,2017年1月22日。
③材料来源:http://www.199it.com/archives/619827.html,2017年8月4日。
④转引自伊乐:《“中老年表情包”背后的故事》,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http://www.sohu.com/a/138546147_563944,2017年5月4日。
⑤[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⑥[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评论》,梁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译序,第4页。
⑦[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作者黄钟军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潘路路系浙江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