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永 杨 璐 张 媛
1.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100 2.大众报业集团 山东济南 250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一时期,要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就要集社会之力,激发和鼓励更多的创新创业行为。作为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最强劲有力、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大学生的创业对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要幸福就要奋斗!”针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就是一种追求幸福的奋斗过程。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对幸福生活的追寻,对个人成长的见证,对人生价值的升华,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一直以来,大学生创业者就是创业者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大学生创业者越来越多,逐步成为时代创新的有力推动者和国家进步的强劲动力。
为了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采用问卷调研(现场发放、邮件回收、电话访问等)、个别访谈等方式,共发放问卷533份,最终回收问卷497份,回收率为93.2%,其中有效问卷共408份,有效回收率为82.1%。样本涵盖文、理、工、医、艺术等学科,年级覆盖大学本科一年级至博士生。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拥有显著的自身标签和特色鲜明的个人特点,这与他们自身和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具有更为强烈的创业激情,对创业活动的闯劲更足,没有太多对困难和问题的顾虑。大学生创业者特别容易凭借一腔热血迎难而上,往往忽略了前瞻性和预判性,缺乏计划性和策略性,忽略了困难和问题的难度和深度,直到遭受挫折,撞得头破血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者很快会产生挫折感,产生气馁消极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调整,往往造成创业失败。激情好比勇气,但是不能有勇无谋。调研中,43%的被访者认为最大的动机来自于实现个人理想与自我价值,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往往更加具备创业热情。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大脑思维天生活跃。同时大学生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能够接触更多的先进思想和知识。扎实的知识储备极易引发思维火花,产生创新思想。同时,大学生在高校中容易接触优秀的人和前沿的科学,特别容易产生思维共鸣,引发创新行为。
顾名思义,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有两种角色定位:一是学生身份,二是创业者身份。这两种角色看似无关,实际相关,看似互不影响,实际上相互牵扯。角色交叉既给大学生创业者创造了机会,又限制他们最大能力的发挥。大学生身份让创业者拥有了更强烈的激情和更活跃的思维,但同时也限制了创业者的经验认知和思维方式,缺少更为社会化和全面化的思考行为方式;创业者身份让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但同时也影响着其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就要突破自身角色的限制,实现角色的有机融合和互补。
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业是知识学习,这耗费了他们很多时间。创业也是艰辛且消耗大量精力的事情,这必然会造成与学习的时间冲突[1]。因此,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因一时冲动休学甚至退学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有比尔•盖茨等成功的先例,但是仅凭个别案例而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是得不偿失的。通过调研也发现,当创业规划与学业发生冲突时,67%的被访者选择边学习边创业。
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的特点,调研结果显示:93%的被访者认为创业激情是大学生创新者的显著特点;88%的被访者认同思维活跃是大学生创新者的显著特点。对角色交叉和非全职创业的认同度分别为82%和76%。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
经过长期的专业学习,尤其是高校的学习和锻炼,大学生创业者大都具备了扎实深厚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也相对较高。相对来说,大学生创业者无论是在知识、专业技能还是在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同时,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熟悉和理解互联网技术,并有着高度的应用和创新水平,这更是时代性的知识技能优势。
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而言,大学生创业者无论是在体力、精力、生活压力还是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大学生创业者年轻、激情、活力、拥有好奇心驱动力、生活负担相对较轻、对于困难更是无知无畏、敢于争锋,因而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创业挑战。再加之,大学生创业者本身对于新事物、新发展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强,因而对于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较之传统思维相对固化的社会创业群体,大学生创业者尚未被社会经历所磨砺和束缚,对于新事物、新科技、新发展的感知度、认知度以及适应能力都更强,拥有更为迅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变革创新能力。互联网智能时代就是传统行业与创新思维高度融合的时代,就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高度结合的世道,因此大学生有能力、有可能为传统行业迸发出新的行业活力,创新传统行业发展模式[3]。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创业,强调大学生创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部门也都出台多项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4]。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了解这些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根据调研结果显示,56%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未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和政府都应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将政策、法规及时传达给需要的大学生。
当今,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各种资源支持。一是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所能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几乎所有高校都具有相对完备的工商管理、法律、经济专业以及其他技术专业,这不仅能够在学生本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资源供应,还可以进行相对全面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这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全面的基础知识和保障。二是基本建立了完备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各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就业指导、职业辅导和创业引导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有些高校甚至成立创业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导师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活动,形成了以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为平台的创业指导模式[5]。三是各高校高度重视创业类赛事,并提供强大支持力度。高校鼓励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进行模拟创业和预创业,体会创业过程。最后,各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物质资源支持,帮助大学生创业落地、落实,如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创业劣势和困难。
传统就业择业观尚未完全被打破,国内尚未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环境尚未成熟。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安分守己,家长们期盼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在这样的家庭观念和社会影响下,很多大学毕业生会放弃直接创业。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尚未能正确理解“创业”,将创业视为“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因为这些明显偏见的存在,很多大学生在提出创业时或多或少地会遭遇家庭的阻挠[6]。此外,创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承担必要的投资风险,创业的高风险性,也促使大学生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投入。这种客观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挫伤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造成大量大学生对创业的误解,甚至对创业者持嘲讽态度,乐于看别人失败,进而造成本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被逼安于现状。这使得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少之又少,不仅仅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更影响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发展[7]。
调研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调研显示:67%的大学生表示并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创业。在创业时,面临的阻碍大多来自于社会环境(62%)和家庭因素(64%)。
首先,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和课程规划大多都是参考国外理论,属于舶来品,明显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创业行动的迟滞,包括大学生创业者。其次,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却因为现实资源缺乏和客观环境限制,没有能力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属于“纸上谈兵”,即便落实了相关的知识教育课程和内容,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必要的创业基础设施,所能够取得的教育效果也极为有限。最后,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性、持续性和指导性都有待加强。很多高校往往用开展几次创业讲座来替代系统性的创业教育,且负责主讲的教师并不是专业人士,更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就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往往浮于理论表面,很难涉及创业教育内涵和实质,更无法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调研过程中也发现,68%的大学生对当前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表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认为“虽蓬勃发展,但尚未成熟”。针对“大学生创业是否需要系统的培训指导和培养课程?”这一问题,7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需要”。可见,高校开展、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和课程是迫在眉睫。
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创业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创业资金的获取。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创业者开发外部资源能力不足,能够获取资源支援的渠道太少。大学生尚未形成有效持续的个人独立收入,大部分经济来源都源自于家庭。大学生人际关系简单,主要局限于大学教师和学生,都不是资源充足之人,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更别说办公场地等硬件资源。风险投资市场对大学生创业缺乏信心,支持力度往往不够。在此情况下,现阶段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单一,大多通过国家贷款和学校部分支持,这种相对紧缺的创业资金往往难以保障满足创业需求,在资金周转不开时,没有回旋的余地,最终导致创业的失败。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容易盲目跟风,创业目标和方向不明晰,缺乏独到之处和竞争力。在创业激情的驱使下,一些没有完全做好各种准备的大学生创业者容易跟风,不顾现实需求和实际发展,效仿创业成功者的先例,投身在同一创业领域,造成无序竞争;抑或是盲目效仿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商业模式,不具有创新性,难与成熟企业竞争。加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初期,为了尽快形成学校内部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缺乏严格的管理、指导和筛选,为创业大学生大开方便之门,造成许多不成熟的创业行为在学校的扶持下付诸实践。最终导致大量初创实践失败,既打击了大学生创业者的信心,也妨碍真正好的创业项目落地,造成高校创业环境的恶化。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前瞻性,没有长远创业规划,因而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许多在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容易把客户定位为本校大学生。然而,即使在本校同一个领域的大学生创业者都不在少数,势必会形成大量竞争。更为可怕的是,校外企业也会加入到这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学校这块蛋糕本来就小,加上许多初创团队共同来分食这一块蛋糕,利润少之又少,往往造成创业者的集体落败。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不要急功近利,定位不要仅仅局限于校园,应把目光放长远。选取一个合适的长期目标和创业项目,长期地坚持下去。
大学生创业者长期处于相对简单的学校环境,与复杂的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必然导致其社会经验的严重缺乏。同时,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大都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市场推广经验和风险把控经验等,对各种经营数据的敏感度不高,对法律法规和相关支持政策了解不足。如果大学生创业方向是高科技类,则还需面临攻克技术难关、设置技术屏障、防止技术流失等问题。在这样的经验劣势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容易创业失败。
创业者不仅要有激情、想法,还要有强大的综合能力。创业者需要具备许多能力,对每一项能力的要求很高,大学生创业因为自身所处环境往往导致能力欠缺,尤其是领导管理能力。在真实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企业管理、资源发掘、产品研发、人事安排、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等,然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能力欠缺之处。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环境认知和把握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定位不准确。大学生创业者能够认识到创业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但是却缺乏环境信息的搜集能力以及发现创业环境改变的敏锐观察力,进而无法充分利用创业环境为自己创造有利地位。
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的特点,结合他们自身的优劣势,建议采取以下创业策略。
观念是行为和实践的先导。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更新自身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全面地认识创业、重视创业,坚定创业想法。要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对自身提升的重要性,对国家、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做一个优秀的、幸福的人。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课程学习、创业讲座、企业实践、与成功人士交流等时机不断积累创业基础知识,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宝贵的创业经验。通过参加创业竞赛、企业实习、社会调研,充分利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投身创业等方式累积最直接的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者资源获取渠道比较匮乏,所以更应该强化资源发掘和深化整合的使用。第一,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学校支持,获取初始资金、办公地点和税收等基础资源。第二,应当充分发掘教师、同学和竞赛资源(创业导师、竞赛评委大都是成功企业家),获取和整合软硬件资源。
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知识学习和与人交流获取能力本身;二是投身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运用能力的水平。调研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能力,92%的被访者选择了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86%的被访者选择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89%的被访者选择了组织策划能力,88%的被访者选择了市场洞察能力,86%的被访者选择了心理承受能力。可见,一个好的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的是良好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行动,谁能把控好未来,谁就能获得更好、更持久的成功。无数成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目光长远,做好长期规划,试图引导未来趋势,而不是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