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永辉
“熊猫指南”发布会的盛况引发现场农资媒体同行的感叹:农资企业,尤其是中化这样的大企业在发布会形式上已经与苹果、微软不相上下了。在我看来,发布会声光电气的运用是时代科技、传播手段进步的必然。如果想学习借鉴,只要肯花钱,任何企业分分钟都可以做到。那么“熊猫指南”的价值在哪里呢?
从发布会现场出来,我回想起做农业媒体这20多年来见过的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发布会,这些会议主体形象的变化,也勾勒着中国农业发展与嬗变的脉络。过去十几年在农业领域见得最多的是“后稷”“神农”“嫘祖”这样的农业、种植业神祗形象。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在杨凌农高会上“后稷奖”颁发的场景。伫立在山岗上的后稷雕像高大、慈祥,印证着中华民族底色的陕西人对农神的崇拜和敬仰,这种崇敬伴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然而现在,中国农业面临着这些神祗也无法帮我们解决的新问题。农业太散、太弱,盈利能力低,无法让农民依靠农业种植赶上奔小康的步伐。出路何在?
很多年前,一位经济学家告诉我:中国农民致富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这句绕口的话其实说的就是“规模化”“集约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民减少了、农业规模了,并进而越来越集约化、机械化,然而农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为农产品生产多了,会卖不掉;能卖掉了,会卖不上价钱。规模扩大了,成本也上去了,农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相反,价格战导致农业品质被忽视,偷工减料、偷奸耍滑的劣币在逐渐驱逐良币。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相关产业,比如农资行业的徘徊低迷。看来仅仅围绕农业圈子解决不了农业问题。农业的出路在市场、在商业。
也就在这个时候,米其林指南的故事被中化农业总裁覃衡德读懂了。米其林是轮胎品牌,米其林指南是餐饮消费手册。米其林想让人们多买轮胎,那就生产质次不耐用的?消费者不答应;那就买凶刺胎?警察不答应。笨办法倒是有——让人们多用轮胎。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我搜尽天下美食,不信你不流口水!于是米其林干了一件抽风的笨事,而食指大动的人们一脚油门,不在美食店,就在去美食店的路上。消费轮胎的冲动难以遏制,自然就有了不断购买轮胎的结果。
“熊猫指南”就是中国版的“米其林指南”。目标是要让良心农人成为行业灯塔,让匠心农业收获品牌溢价,让品质农产品占领品牌高地。当然喽,高品质的农业投入品自然收获了源头远远不断的需求和消费。熊猫和米其林都是胖子,但熊猫中国人熟悉、喜爱,它又是800万年来“只吃最好,成功进化”的励志哥,做品质生活、品质农产品的代言人,舍我其谁?
当我从“后稷”“神农”“嫘祖”的雕像一路看到熊猫的萌样时,我仿佛看到中国农业正从黄土地走出,迈步走向小康品质生活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