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灿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进行交流的根本,对于中文的学习,最基本的就是语文学习。对语言灵活应用和进行复杂的交流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老师还在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让学生学好语文。所以,针对这一弊端,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以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在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几乎是零互动,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传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一直延续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课堂上全程只听到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和传授着知识,学生则是全程被动地接受着知识。教师提出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发散,学生也无法参与其中。
核心素养从其表面可以这样理解,“核心”就是一个事件中的关键部分或最重要的部分。“素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知识文化的学习与积累,二是学生的素质、品德、价值观、人生观等多方面的培养。当前我国对于核心素养提出的总体框架主要是以培养具有爱国情怀、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新事物有明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这些要求恰好是现在的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核心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基础性、动态性和长远性。基础性是针对文化知识的积累,就是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和简单的交流。动态性是指核心素养具有移动性,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后天学习中获得的。长远性就是核心素养可以贯彻学生学习的一生,从最简单的识字、写字到阅读再到应用,其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会伴随我们一生。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将各个学科融合在一起,一起进行整合性的学习。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利用别的学科的优势,并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课堂上。例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内容都可以引入我们的语文课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不管在哪里都会发现有语文的存在,同时我们学习语文也是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所以对于中学语文的学习,我们要及时地联系现实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授《黄河,母亲河》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黄河的相关资料,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黄河的了解情况。之后,教师可通过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如教师为学生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讲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神话、成语、俗语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最后,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美术等学科,在课堂上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就在黄河边,感受着黄河的浩瀚与澎湃;之后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播放 《黄河颂》的音乐,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去直观地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这样通过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和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让原本单一无趣的课程变得生动活跃,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班级还可以开展有趣味的学习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成语接龙、辩论赛、朗读大会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中,课堂不能是老师的主场,老师一边进行教学,一边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授《戏曲大舞台》时,首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充分了解戏曲的种类、历史、文化以及戏曲的专有名词和角色称呼等如:脸谱、行当、花旦和小生等的意思,对每种戏曲的特色以及发源地进行多方位的了解。然后,再带领学生组织班级开展戏曲总结会,由每个学习小组对一种戏曲进行阐述。让全班同学对于中国戏曲有相应的了解。之后,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戏曲表演如:《空城计》《捉放曹》《女驸马》《春草闯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陶冶情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表演戏曲,然后进行班级汇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表演,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最后,教师布置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采访当地的莆仙戏演员,去听听专业人士对于戏曲的认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于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引进核心素养是势在必行的,只有通过综合性学习,才能有效地扭转传统中学语文教学的劣势,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