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勇
(山东省肥城市左丘明实验学校)
思想家称《论语》为“中国人的圣经”。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强烈地感受到,2500年后的今天,《论语》中的思想,依然精到、超凡,魅力四射,实用有效。其中,不乏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
孔子是学问大家,但并非“老学究”“书呆子”,而是崇尚亲历亲为的实践者。孔子对学生采用以讨论为主的论语式的教学方法,师生面对面交流,为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了示范。如《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接着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各言其志。孔子一一点评,同时阐明自己的人生理想。教育效果奇佳。《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含个别教学、集体讨论法。
孔子采取了游历教学这种独特形式,陶行知及现今的徐向洋行走择差学校,与之有相似之处。直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交流,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亲历中得以强化、锤炼。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有序,不能越轨,师道尊严。但,他又很谦卑。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新课改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强调教与学的关系,无纯粹的“教”,也无单向的“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经历了过程与方法,养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通过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使自己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悟到专业化成长的快乐。所以“教学相长”是新课改的一大原则。
《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这,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
“君子不器”这是《为政篇》里的句子。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尤其推崇孔子的这句话。孔子还提出“六艺”说——礼、乐、射、御、书、数,即现在讲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推行以来,每个孩子的每一方面都得到发展了吗?显然没有。应当“君子不器”!2500多年前先哲的话题,仍然震撼着教师的心灵。
在《论语》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素质基础,自身的优缺点及品德修养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表现了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可贵思想。在《论语》的第十二篇《颜渊》中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针对不同的人就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孔子何故如此?这是因为颜渊学问修养比较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具体应该怎样做,应注意什么,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里体现的不仅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更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的高度责任心。
孔子对学生的性格、习惯、学识、品行等方面的观察极细,允许学生有个性差异。《先进篇》中孔子评价他的学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这种评价十分中肯。联想到每学期我们班主任的操行评语撰写,要慎重从事。从与人为善出发,把操行评语当作哲理散文诗来写,那么每个班主任就成功了一半,你的评语将影响孩子一生。至今我还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开学初,流利地背下了我写给她的操行评语。《先进篇》中,孔子就“闻斯行诸”话题对子路、冉有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更是为我们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当代老师能否像孔子一样对学生了然于胸?能否对不同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能否像孔子一样努力发现、真正尊重差异性?
社会发展至今,学生才能之广、之深,很多方面远在老师之上,老师非通才,故因材施教,让有才的孩子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
《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言论,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从治学的角度,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遵循的永恒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论语》中孔子评价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管仲、子产、左丘明等各类名人,以及自己的弟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密切关注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
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论语》字字珠玑,为师者不可不读,不可不常读。所以,笔者以为,今天新课改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句话,《论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新课改理念,等待天下教育人去细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