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都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2018-02-09 12:35康伟
前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院团服务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北京演艺集团(以下简称京演集团)作为北京市直属的大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始终秉承“国有文化企业姓党”“文化企业必须讲政治”的理念,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整合集团优质演艺资源,向北京部分区、街道、社区提供公共文化“定制服务”,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开创了北京国有文化企业参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河,为北京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首都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积累了经验。

创新体制机制,打通专业文艺院团与群众文艺之间的交流渠道

2008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以专业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为基础组建北京演艺集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集团旗下拥有27家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国杂技团、中国评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等9个专业院团),成为集文化演出、影视产业、体育赛事、旅游休闲、艺术培训五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资产总额30多亿元,是组建之初的7倍,是全国资产量最大的国有演艺机构,曾多次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演艺机构10强等多种称号,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京演集团对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主动融入文化阵地建设大格局,为开展好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平台。京演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主渠道,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重要政治任务。集团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载体,积极开拓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2015年,集团组织院团深入大兴区亦庄镇、石景山区八角街道,与街乡镇试点共建演艺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送戏到家门口、为社区培训文艺骨干、为社区打造业余文艺团队,以单项合作方式,拓展企业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途径,为居民提供社会化、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得到街道社区的高度认可。

积极盘活转制院团资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动力。集团先后接受划转、复建、组建的9家院团,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主动转变服务工作理念,积极出台扶持政策,着力推动院团主舞台向基层社区转变,既盘活了传统院团优质资源,又实现了开拓基层群众市场的华丽转身。现在,院团可以直接将演出送到街道、社区,打破了演出场地少、观众不固定的困境,拓展了传统院团的发展空间;同时吸纳了一批退役演员充实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解决了院团的后顾之忧,激发了院团活力。

推动专群互动合作,为繁荣文艺创作提供源头活水。集团选派了一批由演艺名家担纲的“北京社区公共文化大使”,担任街道社区艺术顾问。国家一级演员王二妮、吴春燕等首批19名知名表演艺术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深入基层,一方面参与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原创指导、艺术交流等,提高首都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热情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为艺术家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富有人民性、地域性和时代感的精品力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牵手东城扎根基层,探索丰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新的供给方式

2016年11月,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京演集团与东城区政府签订公共文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新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以北新桥等4个街道为试点,逐步扩大到东城区17个街道,服务内容从场地运营管理到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供,涵盖地域群众性文化建设三方面16项具体内容,初步完成了京演集团在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其特色主要体现为“四个一”,即:一个目标、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一个载体。

树立一个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两新五化”发展。集团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目标是:以夯实管理机制为前提,以提高服务质量为要求,以普及大众艺术为目的,以打造文化品牌为追求,最终实现在群众中用文化艺术点亮生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两新五化”(打造文化艺术新引擎、拓展文化服务新空间,实现场地运营规范化、团队建设专业化、服务内容品牌化、宣传渠道多元化、因地制宜特色化),提高首善之区文化品位。

构建一套机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集团重要业务板块,建立集团内部服务提供单位联系机制,邀请集团内外专家进行指导,确保内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配性。二是实现专业化经营,专门成立了负责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的平台公司——京演文化艺术发展公司,具体承担对内资源整合、对外业务拓展和提供公共文化内容服务。三是制定系列管理办法,加强监督考核,规范公共文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先后出台18项具体管理制度,规范文化服务场地运营管理,在人员管理、内容提供等方面都有了严格要求,确保了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搭建一个平台,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稳定支撑。一是挖掘内部资源。整合旗下9大专业院团优势资源,储备了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优秀节目,建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将专业文艺服务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二是调动业内文化资源。联合北京演艺行业工会联合会、市文联、传承艺人等,结合居民文化需求,提供国学类、非遗传承类文化产品。三是打造专业服務团队。通过选调集团及下属单位精兵强将、吸纳专业院团二线演员、组建京演艺术团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集内容策划、设施运营管理和地域性文化建设在内的专职专业服务团队。

打造一个载体,制定服务目录“按需定制”。京演集团大力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侧改革,加强标准化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文化内容服务载体。一是专门成立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小组,在深入研究有关政策和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北京演艺集团“5+1”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推出包括文化大舞台、文化大课堂、文化大赛场、文化设施管理等6方面16类48项具体服务内容,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内容服务体系。二是以“5+1”目录为基础,积极开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二级菜单”。针对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具体需求,结合辖区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实现“送菜”与“点菜”相结合,让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推出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三是推行“挂职助理”,增强基层服务工作的紧密度和针对性。集团给每个合作街道选派项目负责人挂职街道文教科科长助理或文化中心主任助理,加强企业与街道工作的联动性,为适时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服务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新时代精神为指引,打造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的“京演模式”

京演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手抓繁荣文艺创作,一手抓文化服务提升,打造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的“京演模式”。

抓住重点,健全机制,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新支撑。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京演集团按照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框架要求,切实提高工作站位,谋划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一方面,举集团之力参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集团长期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并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范畴。另一方面,结合繁荣文艺创作,制定艺术生产规划,为储备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供文化服务支撑。中央、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关文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服务原则,确立了服务重点。京演集团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挖掘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丰富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标准、扩展服务区域,着力推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体系化迈进。

夯实基础,完善服务,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京演品牌”。结合集团公共文化服务五年规划,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四个一”目标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五项工程”: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融合创新工程、扩展提质工程、精品原创工程和团队培育工程。深入挖掘“一城三带”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创作生产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供给。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合作街道为基础阵地,打造具有京演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专业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全国文化中心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向远郊区、城乡结合部拓展,着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首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是结合新技术逐步探索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推动首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快捷、更广泛、更时尚。三是坚持标准化原则,制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场地运營标准化手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集内容服务、设施管理标准化为一体的运营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造更加完备的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努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京演集团在与多个区深入商谈合作的基础上,与市委社会工委探索在全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相关合作事宜,力争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摸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作者: 康伟,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 / 沈 聪

猜你喜欢
院团服务建设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寒露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