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对城市治理新体制、新任务和新方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新形势; 新体制; 新任务; 新方略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01-0049-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强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城市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城市治理新体制、新任务和新方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城市治理新形势和新任务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中后期。这一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发展不充分,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二是城市社会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社会结构不均衡,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较多,容易触发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三是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不平衡,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紧张,亟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要实现这一目的,城市治理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支撑。
一是优化空间治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加强空间开发管制,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坚持多规融合和多规合一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空间规划,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结构。
二是治理交通拥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做好城市规划,抓好源头治理,在规划上统筹各类空间布局。要做好城市空间布局的顶层设计,统筹好城市交通与居住、产业、生态以及配套功能设施等空间布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三是实现住有所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就要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四是改善环境质量。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争取城区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五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绿色环保、城乡一体的原则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六是保障城市安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公共安全各领域和重大活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深化平安城市建设。
七是改革和完善政府自身的城市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形成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城市治理新体制和新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治理新体制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就需要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提供支撑。创新政府治理,通过简政放权,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改进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提高社会治理法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治理新体制的内在要求。
治理城市病,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是一项重大挑战。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新方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和城市治理方式。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治理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倡“百姓城管”。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社会各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消除各种城市管理顽疾。三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一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二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三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和公民法人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四要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五要加强德治,提高市民文明水平。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促进市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风尚,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小群、朱宇玉.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余池明,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