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 吕愿
我们班的室外区域“阳光体检中心”一直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按照惯例孩子们体检结束以后把“体检报告”拿回导诊台,给“医生”或“院长”看有什么问题,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
一、游戏的由来
有一天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匡宝提出了:“小医生在小朋友们的体检报告中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龋齿、视力不好等,除了给建议还能怎么办呢?”确实,我们的体检表中有“建议”这一栏,但是没有实际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这些问题还会存在。我们把问题丢给了孩子:你们平时在医院或者幼儿园体检的时候,如果有问题,家人会怎么做?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我有一次体检医生说我有沙眼,妈妈带我去医院的眼科看了,医生给我开了眼药水,还告诉我不能用手揉眼睛注意卫生。”“我体检的时候医生说我肚子哪里不好,妈妈带我去医院看医生还做B超了。”……经过激烈的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为我们班应该开设小医院!
二、调查与讨论
可是小医院里需要哪些东西?需要陈列哪些药品,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医院就诊的流程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共同制作了调查问卷,展开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以下经验:
1.每个医院都有一个名字,如栢景湾社区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
2.医院的就医流程是挂号同时拿就诊卡、病历,然后去找医生就诊;
3.医院里有医生和护士,分工不同;
4.社区医院的陈列柜上会摆上一些常见的药品。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讨论出:
1.我们的小医院就跟体检中心一样叫“阳光小医院”;
2.阳光小医院里,护士负责发就诊卡、病历,医生结合体检表上的问题进行诊断、开药;
3.阳光小医院可以和社区医院一样在陈列柜上摆放药品,方便拿取;
4.制作就诊卡及病历:在商讨中,孩子们说我们不会写字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病人的病情,比如:牙疼,可以画牙齿打一个叉叉;视力不好可以画眼睛打叉等等。
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小医院很快初具规模。
三、调整与跟进
阳光小医院开业啦!高兴之余我们遇到了问题:本以为孩子们带的都是平时他们生病的时候常用药,应该都知道什么药对什么病症,而到了游戏中才发现有些孩子并不认识这些药!利用游戏结束的评价时间,带药盒的孩子分别和大家介绍:我带的是什么药?它是治什么病的?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多少?并在班级里进行模拟游戏。
“合肥市社区幼儿园园长研修班”近百名学员来到我园参观园所环境以及观摩幼儿游戏。其中一位园长來到我班的阳光体检中心体检,发现视力不太好,体检中心的小医生就建议她去“小医院”看一看,“小医院”的医生大大方方地接待了她。但是这位小医生对药品不熟悉,拿了一盒“川贝枇杷膏”给她,并很认真地告诉了这位园长具体用法。可当园长走后,小医生问了旁边的“院长”:我拿的是眼药水吗?“院长”拿了一盒眼药水告诉小医生这才是,小医生连忙追上那位园长,跟她调换了手中的药盒并道歉。孩子认真负责的游戏状态让园长们赞不绝口,肯定了孩子们的游戏状态,评价说这是常态化的游戏,是真正让孩子走进去的游戏!
如专家所言:作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游戏生成,并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儿童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阳光小医院在孩子、老师的共同关注及努力之下日渐丰富,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乐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