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人才需求变化对金融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8-02-09 18:13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人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金融作为研究货币流动以及货币流动产生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进而实现价值的转移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逐渐加深,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金融人才教育机构的培养方向与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告诉增长的新常态下,促使金融行业逐渐进入到转型的深水阶段,慢慢从粗放型经济逐渐向以商业信用、企业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途径转变。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速崛起,带动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且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金融行业的转变都要求金融教育机构在培养人才时,必须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予以改良,以此培养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满足金融发展的复合型、高端型人才。

一、我国金融人才市场的改变

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经济结构的改革带动了我国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但也推动了我国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的转型。有研究数据表明,在将来的金融领域当中,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复合型、专业型和创新型,要求金融教育机构培养出的人才必须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必须具备新兴金融行业要求的创新思维。以下将结合我国金融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当前我国金融人才市场发生了主要改变。

(一)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金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各大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我国各教育机构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也普遍较好。就业的去向主要集中为:银行、证券、投资公司的经济管理部门,或者是从事与金融相关的企业行政工作。主要就业区域为: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一线城市。但是,在我国传统的金融理念当中,并没有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进行明确的划分,无法明确的概括出和限定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的具体变化,促使金融教育机构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往往会将教学内容的专业知识面设定的过宽,不仅包括投资期货等专业知识,还包括了金融创新、网络经济等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各大金融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促使金融人才必须具有一技多能和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另外,还要求金融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经济、法律知识,还必须深知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的相关规则,且必须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良好的执业操守、高超额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由此可见,现代金融市场对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且要求金融毕业生必须丰富的从业经验。

(二)市场需求差异日渐明显

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外资银行的抢占市场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合资的基金公司数量也慢慢增多,银行业与基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成直线上升。但是,我国外资银行、外资合资银行大部分都设立在香港,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比其他金融行业会更高。且内地外资银行、外资投资银行的人才需求量也逐渐递增。保险业一直都是我国金融人才消耗的主要行业,其最缺乏的是营销经营、专业型人才以及投资经理。从我国当前的人才需求层次来看,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开发了国内市场,金融人才的培养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制约,促使国内的金融行业当中的高端人才市场依旧紧缺。从总的数量来看,我国金融人才当中高学历、经验丰富的高层金融人才数量仍较少,仍是各用人单位抢占的主要方向。

(三)行业内部级别差异较大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金融行业的薪酬水平会明显要高于其他行业。但是,依据地域与公司设置的薪酬水平线的不同,促使金融人才市场中的薪酬水平差异较大。外资以及合资型的金融机构的薪酬水平会明显要高于我国内资的金融机构。依据我国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金融单位的平均薪酬水平在十二类单位中排名第三。而在地区平均薪资排名当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发达城市则位列前茅。依据相关调查,在外资的金融机构当中,高层金融人才的薪资通常都在百万之上,国内金融机构中的高层金融人员一般则在三十到五十万之间,一些小型的金融机构甚至都只有十几万元。这样,就导致不少高端型的金融人才一股脑的奔向于外资企业,国内金融机构中高端型人才紧缺问题严重。虽然金融行业内金融人才的级别差异较大,薪酬水平差异明显,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激发金融人才的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我综合素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由于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周期相对较长,这样的行业内部价差现象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四)呈现出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的局面

自从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后,国内金融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国家化水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仅包括了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资本运作意识和全球化的金融管理工具运用能力,还包括了全球化的市场运作能力。可以说,金融市场的开发提高了我国金融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拓展了金融人才市场的空间,为金融教育机构的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但是,中国金融仍离不开国内的本土市场。因为,本土金融机构才是最了解中国消费者那一部分,且大多金融工具都是以服务本土金融机构作为开发目的。因此,只有将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两手抓,金融教育机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二、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我国金融教育机构的启示

要想培养出符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高端型人才,就必须基于金融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方向,不断改变金融机构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实现金融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

(一)明确市场的具体需求

金融机构在培养金融人才的时候,必须基于市场需求作为培养的方向,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精神。事实上,市场需求作为教育水平衡量的基本标准之一,如果不基于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只有基于市场发展的趋势,基于市场要求来培养人才,才能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就业率,促使学生能够更高的服务于金融社会,从而达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金融毕业生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是因为我国毕业生数量庞大,带来了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甚至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人才局面。另外,我国部分教育机构培养的金融人才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滞后,不满足当代金融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促使金融毕业生无法与市场需求的岗位相融。因此,为了提高金融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的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应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基于市场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操守。同时,金融教育机构还应该基于市场发展的方向来改良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教育模式转变为高效的综合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衔接。

(二)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当前,我国人们对金融专业的定位仍不够清晰,对金融的认知仅仅限于“高端”。很多金融学生也存在这方面的困惑,促使自身无法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许多高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不少设置了金融专业的学校设置的课程不仅缺乏应用性,还比较深奥,不少学生都表示学不懂,甚至不少学生对金融专业学习形成了负面情绪,降低了金融专业的学习效益。笔者认为,高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应该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出发,设置与金融市场需求相关的课程。比如,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信息类的金融人才成为热门,高校则可以在金融专业课程中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另外,我国不少用人单位极度缺乏投资型人才,高校则可以针对此现象在学生的金融专业课程中加入《黄金投资信息收集与整理》等投资型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丰富学生的投资知识,满足市场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三)树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意识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促使我国金融行业逐渐步入了国际化的队伍当中,也给现代金融机构提出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金融教育机构可以据此开设相关的第二课程,如英语课程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且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外国语言文化背景的认知程度。比如,通过中外校企合作、中外校与校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进而形成国际化的金融意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于创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三、结论

总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以后,对中国金融行业的影响是明显的,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在面对新经济形势下,只要金融教育机构不断改良自身的教育方正、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向,且基于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国内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国际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从而满足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高端、复合型要求,就一定能站在世界金融行业的顶尖上,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雪.互联网+金融视阈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6,(22) :265.

[2]张艳英,罗薇薇.互联网时代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45-48+75.

[3]黄宝菊,马欣.大数据时代金融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38-39.

[4]郭秀兰.微金融发展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财经界,2014,(10) :4+26.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金融人才
人才云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