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叙衡
(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张家滩九校)
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但是,有些学校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对于新课改的认知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强化。
首先,一些老师的教学思想存在问题。一些语文老师因为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这些老师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不把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考虑在内,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学是围绕“教”和“学”而进行的,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缺乏互动和交流,老师只顾自己“教”,而不顾学生“学”,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其次,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可能在以前用自身的教学方法取得过一些成绩,便盲目地认为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都适用。殊不知,时代的变化使得每一届的初中生都有不同的思想变化,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接受能力上,他们都各不相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过去的某个时期中可能适用,但是在现在乃至将来,不一定还派得上用场。
最后,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认知理念存在问题。很多语文老师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力求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因为理解偏差的问题,一些语文老师的实际做法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比如,新课改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很多语文老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学习,这种思想认知下,语文老师进一步精减了讲课时间,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却不懂得如何高效利用,老师讲解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课文。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门课程感兴趣了,他们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才会更加积极,就可以将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老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融合,老师不能只顾自己教而不顾学生学。语文老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老师应注重提问的方式,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老师地位相等,就更容易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老师使用提问的模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讲《项羽之死》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懂得项羽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适当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提问:“现在年轻人做事是不是非常讲究‘情怀’?”这一提问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话锋一转,把问题引向课文内容:“你们觉得项羽是个有情怀的人吗?”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老师都可以引入到下一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判断项羽是(或不是)有情怀的人呢?”进而激发学生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课文的理解。
为了使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老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先确立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不同阶段来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时,老师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文言文读顺;第二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来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能够适当地进行翻译;第三个教学目标,是通过老师精讲释义以后,学生能够详细并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一些字词句中深刻蕴含的意思都能够有透彻的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接受范围合理地制定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对新课改的认知方面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的引导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老师应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除此之外,老师也应该以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逐步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阶段,让课堂效率能在紧凑活泼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