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相比于《会计基础》来说,《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更深入、难度更大,涵盖了六大会计要素,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熟悉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在教学中将会计核算业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项目,分为了八个会计岗位项目: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职工薪酬岗位、资金岗位、财务成果岗位、会计主管岗位。任何一个岗位都需要让学生明确该岗位业务流程、核算内容,在业务核算方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资金岗位中金融资产的核算,尤其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而材料的计价、债务重组、个人所得税的扣缴、借款费用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等也是重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业务资料内容较多,编制会计分录比较麻烦,另一方面还涉及到繁琐的会计核算或抽象的专业术语,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往往望而生畏。
《财务会计》课程的应用性较强,涉及到往来结算、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课程内容与会计实际工作联系密切。学生学好了这门课程,对于以后适应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核算都有很大帮助。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滔滔不绝的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听、记,没有思考的余地,整堂课都处在被动听课的状态,师生间缺少互动及双向交流,而且课时安排比较紧张,导致老师讲完后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训练习,因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该课程传统方法讲授时往往是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逐一讲解,“填鸭式”地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解释、分析,缺少有效且正确的引导,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定化,很多学生只知道老师讲的题型怎么解答,更换了一种方式或者是变化了一些条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业务单据,尽量模拟实际工作的真实性,但课程整体设计还是没有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岗位情况对六要素进行优化整合,没有将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串联,学生缺乏真正的岗位业务流程体验,导致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还是学无所用,更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职业需求。
《财务会计》课程传统教学内容的设计多是以会计要素为主线,理论讲授时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模块来讲解,因此在同一笔经济业务中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情况在所难免,比如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其会计核算会涉及到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还会有增值税的计算,这样会让学生对哪个岗位该核算什么内容不清晰,对会计实际工作会感觉比较凌乱,缺少整体把握,但是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岗位分工明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教学方法:
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教学方法是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以会计岗位为载体进行教学,按照会计岗位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实际工作中各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按照项目过程中所设计的任务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依据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部门的调查发现,大、中型企业业务量较多,财务部门会计岗位设置时分工更为细化,责任更为明确,一般设有出纳岗位、成本核算岗位、存货岗位、资产岗位、工资核算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等。而小型企业规模有限、业务量不多,企业在岗位设置时会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一人兼任2~3个岗位工作(即岗位合并),企业总共仅设置3~4个岗位,如出纳、财务报表、明细核算、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创设案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明确岗位任务和职责;
(2)出示模拟企业的业务资料,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掌握该会计岗位的核算业务处理;
(4)分组进行任务书巩固练习,教师指导答疑;
(5)抽查各组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任务书点评、纠错,学生讨论、修改;
(6)引导学生总结岗位核算流程,教师补充;
(7)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巩固。
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不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而是由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提示性的引导,提倡学生间的讨论和沟通,通过小组交流开拓思路,巩固应用,教师对有偏差的结论进行纠正。该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课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完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营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此种方法把教师从滔滔不绝的“主动讲”、学生从疲惫无趣的“被动学”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与小组协作的能力。
以往来结算岗位-应收票据核算业务为例,介绍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首先,课前将案例(会计专业毕业的两个学生在一家企业实习对企业的赊销处理产生分歧)至《财务会计》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思考并将结论上传至平台,课上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从而明确往来结算岗位的核算任务和职责;其次,教师利用PPT展示该企业涉及往来结算的业务资料和原始单据,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再次,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将该任务的内容分为四部分,一是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二是带息票据利息的计算及核算,三是应收票据转让的核算,四是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最后,分组进行任务书的巩固练习,教师抽查、点评,学生修改、讨论。通过讲训结合的形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应收票据核算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会进行实际工作问题的处理,提高了实际应用技能。
其他项目中的任务也是按照此种教学模式开展实施的,此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经济管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会计各岗位工作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起到了帮助作用,有利于实现了会计各岗位的培养目标。
(1)班级人数多
由于该课程是合班授课,合堂人数有100人之多,加之学生讨论的机会增多,导致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存在一定难度。
(2)岗位教学任务的设计
每次课的任务设计时都要考虑,课上能不能少讲、精讲,任务书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足,任务书上的业务是否具有针对性,学生学完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如何?根据每节课的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3)学时安排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是分两个学期讲授的,第一学期偏重初级财务会计内容,第二学期偏重中级财务会计内容,而我们在学时安排时是一个学期(6课时/周)完成,但是实际授课学时往往因假期、实训等原因少于计划学时,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对每个岗位技能的应用,在每个岗位结束后都安排有2~4学时的岗位业务实训,导致实际理论授课学时更少,势必影响到学生任务书的练习时间,从而会影响个别同学任务书题目的完成。
该教学方法能更有利于学生熟悉各岗位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流程,基本实现了与真实工作的零对接。但在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1)课堂管理
该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相对灵活,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大,导致个别学生在任务书练习时应付,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结论照搬过来作为自己的,不愿参与到讨论思考中。这种情况下小组练习时要特别关注他们,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分配较为明确的任务,让学生们都有事可做。
(2)教学进度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也有差异。有的组提前完成后无事可做,有的组可能规定的时间还不能完成,所以在小组成员的分配和教学进度的整体控制上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既能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运用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将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实际工作时有的放矢,学有所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