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深耕 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2018-02-09 14:22朱宏霞
中学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贾府景物苏轼

朱宏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多流于形式化,追求制作精美的课件、设计别样的教案,追求课堂上学生的热闹响应,却唯独缺少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课堂看似“轰轰烈烈”,却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细读深耕”,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去品读语言文字、去研究语法运用、去感悟真挚情怀,引导学生与作者做心与心的碰撞。只有“细读深耕”,才能完成真正的阅读与欣赏,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深读小说的细节描写,感知作者的匠心独运

小说文本的学习一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为高中课本中的小说情节曲折动人,能够满足他们看故事的心理。但是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又很泛泛,只关注情节的发展,而忽视了小说在描写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匠心独运。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去细读精读,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体会经典佳作的魅力。

比如,学习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写林黛玉初到贾府,作者以她的视角来介绍贾府的众多人等。学生在阅读时,大多只关注王熙凤的出场或是宝黛的初次相会,而忽略了描写林黛玉的几个细节。比如文中写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而后文中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粗心的学生,可能不会注意。我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指导学生深入课文分析原因。大家在仔细研读课文以后,发现这是曹雪芹的匠心独运,因为文中黛玉问到贾府女儿们读什么书时,贾母回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识两个字,不做睁眼的瞎子罢了!”自感寄人篱下的黛玉马上从了众,曹雪芹这一神来之笔,形象地表现了林黛玉的敏感,作者的匠心独运令学生们赞叹不已。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题的重要途径,所以,欣赏小说时,应细读深耕,关注文章的每一个细节,感受作者的精妙构思。

二、细品散文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因情悟理之妙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是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景物描写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种委婉方式。很多散文都是寄情于景的佳作,但是学生往往只注重抒情散文中的景物描写,而忽略了哲理性散文中描摹景物的作用,教师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哲理散文中的因景悟理,让他们细品真情、深悟哲理。

例如,学习史铁生的哲理性散文《我与地坛》,这篇文章重在表现史铁生双腿残疾后是怎样走出迷茫破茧成蝶的。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其中开头部分描写地坛虽荒芜却富有生机的那一段,极有深意,上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欣赏:蜂儿“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捋着触须、摇头晃脑”,瓢虫先是“爬”、累了便“祈祷”、接着“升空”了,露水“滚动、聚集”、摔开“万道金光”。自然界的一切多么富有生机啊,这些弱小、卑微的生命一个个按照自已的方式生存着、精彩地生活着,活得悠闲、快乐、自在。它们给了作者生命的启示,告诉他应该勇敢地活下去,把握住自己唯一的生命机会。细读深品这段文字,学生们也会和作者一样的因景悟理,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有些书,需要慢慢品读,有些理,需要细细品悟。细读深耕、触摸文字,我们才能品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怀。

三、研究诗歌的创作背景,感知作者的真挚情怀

“诗言志”,诗人创作诗歌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的需要,诗歌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虑于心,宣于口”。即使是同一位诗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其创作风格也不一样。所以在赏析诗歌时要全面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思想变化,再联系诗歌的创作年代,把握了诗歌创作的整体背景,才能准确理解诗意、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于黄州期间,诗人游览赤鼻矶,想到三国时东吴周瑜的丰功伟绩,进而联想到自己的功业无成,感怀伤时。授课中,学生们一般关注的是苏轼和周瑜的对比,一个年少有为,一个年老无功,所以一致认为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充满消极悲观之意,这种看法是不够准确的。苏轼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不是一个悲戚的酸儒,他能参透世间的宠辱,思想上的超脱使他把自己和周瑜都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观照,自己在功业上虽无法媲美周瑜,但上升到人类的发展规律上,双方并无大的差别,所以苏轼不是消极悲观,而是精神上的超然自由。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苏轼以后,学生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

诗人的创作往往有特定的情境,赏析诗歌时,要考虑诗歌创作时代、写作机缘以及诗人复杂的思想,以求更深刻地解读诗歌。

总之,上好高中语文课,细读深耕是基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品读语言文字,触摸文本的灵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贾府景物苏轼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刘姥姥的知恩与贾雨村的不义
从善如流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