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娟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1.课程的教学体系受制于教材和技术变更的快速等,才人培养的规格与实际用人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毕业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胜任岗位需求。
2.虽然现在提倡“双师”教学,但是真正的“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不易,进入企业短期的培训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快,不一定能时时及时更新。
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一样存在实际应用的问题。其一,企业节奏快,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很难有余力按照学校学时的要求给学生指导。其二,企业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有技能且经验丰富,但是条理性、系统性、授课能力欠缺,不一定能向学生讲授清楚。
为解决以上问题,唯有兼顾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特点,发挥两个的优势进行互补,将送出去转变为引进来,创新地找到一条对企业和对学校均能达到双赢的道路才可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实践,本校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项目工作室制”为基础。
“项目工作室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工作室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国外已经在实际中应用多年,主要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国内,进入21世纪才开始逐步的在各大院校中开展研究与应用,应用的领域以艺术及其相关领域为主。
在“项目工作室制”基础上,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加以改进和调整,形成“五合一”的培养模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五合一”培养模式内涵是“教室与工作室合一,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学生与程序员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大赛与教学合一”。借鉴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由浅入深,以项目为主线,从知识学习到实训,再到模拟实践,教师与企业工程师配合教学,最终以项目经理的身份指导项目的开展;学生则在交互式教学中逐步向程序员方向转变。成绩检验的标准不在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还包括第三方的评价,如大赛成绩、项目验收方评价等,形成一个立体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引入合作企业,由合作企业在学校成立工作室,该工作室既为企业的办公场所,也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企业派驻一批具有项目经理级别的人员来校,兼顾工作和学生培养。此举解决了企业人员工作和教学之间的矛盾。
由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负责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逐步形成了学校的专业特色课程。课程以企业派驻的工程师为主训师,学院专业老师为辅训师,全部教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完成,所有案例均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由我院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知识分解和重构,再由校企双方组成的双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教授和演练。
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组成双师团队,共同进行授课。所选教材为我校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内部讲义,相对于世面上的传统教材,自编教材更注重企业级开发的完整过程,并且贴近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第二阶段,由该双师团队切入实训教学环节,以真实的项目进行分组开发,最终选择最优的成果进入商用级调试,并最终发布。第三阶段,进入工作室项目实训,每个小组独立负责一个真实项目,在公司委派的项目经理指导下,完成项目。期间所有规范、纪律、管理均遵照企业的标准执行。实训成绩不再是传统的考试等形式,而是由企业按员工的评分标准给出一个实训分数,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评价,还包括纪律、素养等方面的评分,最后由校方认定后作为实训环节的最终成绩,获得相应学分。完成三个阶段共需三个学期,至此,学生已经基本具备顺利走向职场的能力。
“五合一”培养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了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学院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专业课,并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参与企业实训提供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在此模式下,从2013年至今,学院累计培养软件开发人才418人(不含非学历教育的培养人数),主要为Android、iOS、.Net、Java等苏州地区紧缺的技术型人才,完成了26个企业项目。经过统计,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初次就业平均工资为4850元,远高于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本地知名软件企业,服务了地区经济。通过走访部分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是这部分学生总体情况优于一般应届生,具有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能更快速融入企业等特点。除了培养学生的职能外,依托该工作室,学院还培养了一批掌握前沿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先后完成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课题5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
以实验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出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或公司的员工的角色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教师在该模式中,以实验工作室教学模式为基础,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分层教学、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保持与企业的密切接触,了解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参与更多的实际案例,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对学校而言,学生质量提高,就业有了大幅提升,对于学校的办学是最有利的促进;同时,增大了学校师资队伍中的双师比例,解决了师资队伍的培养问题,从目前来看,这是一种成本最小,效果最优的师资培养方式。
对企业而言,将挑选员工和员工培训的阶段提前,范围更广,更有针对性,且培训过程中不会对企业本身的业务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于可以在实训阶段开始,让学生进入实际项目,发挥其价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
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软件开发人才,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能达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粟亚莉.本科“项目工作室制”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以与高职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为基本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169-171.
[2]徐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人才“五合一”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新校园,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