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芳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红旗小学)
讲评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作业的讲评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努力提高作业讲评的有效性。
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单元中人民币的换算一课之后,学生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张10元可以换成( )张5元和( )张1元”或“一张10元可以换成( )张5元或( )张1元”这样的题目。如果不仔细看,往往就会被这样的陷阱所迷惑,不管是做哪一类,错误率都很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将两道题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仔细区分“和”与“或”的意义进行讲评。
出示对比题: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和( )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或( )张1元。
师: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一样吗?
后进生:不一样。
学生很快发现了两道题中有一个字是不一样的。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和( )张1元”我们该怎么做?
后进生:一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和(10)张1元。
优等生:一张10元可以换(1)张5元和(5)张1元。
两种解法的学生都有,孩子们形成了对立面,争论起来。
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我们在解决问题中,什么时候也出现过这个“和”字。
学生很快安静下来,进行思考。
中等生:我们在提问题时会问:( )和( )一共有多少?
优等生:男生有20人,女生有17人。我们就会问: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有谁听清楚了他们的发言?请后进生重复他们的发言。
师:是呀,小朋友,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生齐说:用加法。
师:是的。
教师板书: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和( )张1元。
师:其实呀,这个“和”在这里的意思跟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意思是一样的。
师:那么,你觉得“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或( )张1元”这道题也能用刚才一样的符号来连接吗?
中等生:不行,不能用+号。
师问全体学生:你们觉得呢?学生讨论。
优生:这里是“或”,我们可以用=来连接。
师板书:一张10元=( )张5元=( )张1元。
教师再出示一组题: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或( )张1元”。请学生独立完成。
1.讲评改“独舞”为“群舞”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经常性的单独讲评往往会造成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容易滋生倦怠情绪,注意力也会分散,导致讲评效果不理想。由于对所评习题学生已独立思考解决过,学生或多或少已形成个人的认识,这就为我们“放手”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讲评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加之教师的引导、点拨,在质疑和争辩中实现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2.讲评要兼顾“两头”
学习活动中的“两头”是指优等生和后进生。在作业的讲评中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绪。对于后进生,教师应着重讲清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策略,为他们掌握新知扫清障碍。讲评时的速度要适中,必要时还可以重复讲评,促使他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而对优等生,由于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作业讲评中掌握知识和策略的同时,让他们运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3.讲评要与反思相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觉:作业讲评后,学生的作业订正好了,而且订正的正确、清楚。教师感到很满意,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际上,部分学生往往对有些习题仍一知半解,存在着认知上的“盲区”。因此,加强作业订正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1]翁海芳.浅谈数学讲评课的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06,(02).
[2]黄光.略谈讲评课的原则[J].宁德师专学报,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