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无法预约的美丽,演绎精彩的生成课堂
——浅议课堂教学

2018-02-09 19:35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设平行四边形错误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第二中心小学)

一、学会精心预设,有效地预约生成

面对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课堂和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在预设中生成,更多时候在动态中生成,所以课堂上经常出现“无法预约的美丽”也是很正常的。例如,我在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开课时,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直接用“底×高”就行了。”学生直接掀底牌的做法,打乱了我之前预设好的教学思路,怎么办呢?我课前做了预设准备,于是不慌不忙地问:“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我昨晚在书本上看到的。”我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可以用底×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答:“不知道?”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方法和提前预习的态度,然后说:“可能有很多同学也和他一样,只知道计算公式,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今天老师不教,请你来当一回老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来证明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的积极性就给调动了起来,大家兴趣盎然,马上动手进行操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并且争先恐后地上台来展示证明方法,从而逐步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捕捉生成亮点,迸发智慧的火花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而这些亮点其实就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善于在亮点处、冷场处、迷茫处和错误处引领,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然后我们通过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整合、提炼等方法,让课堂能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把知识探索引向纵深。这样既促进了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更让学生智慧闪耀光芒。

三、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的源泉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特点决定了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而对于“节外生枝”的课堂同样也需要教师多姿多彩的处理方式,将“节外生枝”变成“节外生姿”,彰显不同课堂的魅力。我平时上课时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都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倾听不同的声音,发现学生关注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然后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意外生成精彩。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春游,想坐船到猴岛游玩,已知一条小船最多可以坐4个人,老师租了5条这样的船,那么去猴岛的同学共有多少人?同学们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4×5=20(人),也有学生列出:5×4=20(人)。我随机问了几个同学说想法,都能说出去猴岛游玩的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5个4是多少。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准备下一个环节。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觉得去猴岛的同学也可能是19个人?”我听了也愣了一下,脑子里急速地考虑答案的可能性,然后机灵地把球踢给了学生说:“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我只是想那条船为什么一定要坐够4个人呢?我是把4条船各坐4人,第5条船坐3人,就是:4×4+3=19(人)”。大家一听豁然开朗。我连忙抓住这个契机说:“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有多少种可能性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有的说:“4×4+1=17(人),第5条船只坐1人。”有的说:“4×4+2=18(人),第5条船坐2人。”还有的说:“每条船只坐3个人,就是3×5=15(人)。”同学们听他这么一说更议论纷纷:“如果也考虑不坐满的情况,答案就更多了……”我很认真地听着同学们的想法,虽然有部分同学的想法有些偏离题意,但我为这样的学习氛围而感动,同时对学生的答案我也作了恰当的评价引导。

四、进行价值引领,把错误变废为宝

富兰克林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作为教师应站在新的角度对错误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善待错误,把它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学习途径,让学生不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并经历从错误认识走向正确认识的过程,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有价值的动态资源闪现时,教师要善于用锐眼捕捉契机,及时生成,随时做出有创意的教学调整,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精彩画面。

参考文献:

[1]余尔真.关注生成资源,演绎精彩课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9).

猜你喜欢
预设平行四边形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不犯同样错误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