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巧,杨冬燕,许小楼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肝三科,福建 厦门 361004)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非常明显[1]。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尝试在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中引入全程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服务指导,经证实该方案具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价值。现作如下表述。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疗的2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观察统计,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07例,年龄32~65岁,平均(43.2±7.6)岁;病程跨度2~8年,平均病程(3.2±0.8)年。入选患者均接受临床系统检查后确诊病情,知晓本研究实验内容,且已签署相关同意文件。
1.2.1 入院接待
由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入院,接待过程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等,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减轻陌生感、紧张感。
1.2.2 消毒隔离
做好相关的消毒与隔离工作,患者刚入院时先给予初步消毒和单病种安置,住院后再给予按时消毒,同时在病区、厕所等处配置快速消毒液,告知患者做好消毒隔离的重要性等。
1.2.3 情绪安抚
HBV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消化道及呼吸道[2],但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此缺乏认识,很可能因此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忧或焦虑心理,故护理期间应积极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和鼓励,在沟通过程中引入健康教育,以强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减轻其情绪负担。
1.2.4 生活指导
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病情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饮食计划,嘱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热量、维生素及蛋白质类食物,饮食不油腻、忌生冷及辛辣,并向患者提供利尿、解毒及降酶祛浊类中药辅助治疗,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及修复[3]。
1.2.5 服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述所用保肝药物的药理知识、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等,重点强调遵医嘱服药的意义,并让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以保证用药效果。在患者服药期间做好药物监测工作,包括注意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教会患者分析和处理药物相关副反应的方法等,同时教会患者处理和预防不良反应的一些手段。
1.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同时给予出院后教育和发放健康手册,告知患者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并保持精神愉快等。
以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为依据,评估患者施护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同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拟定临床疗效:①治愈。基本无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且血清总胆红素(T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基本正常恢复;②有效。各项肝炎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或稳定,且PT缩短超过5s,其余指标水平较前降低超过3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5]。
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源软件(版本: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示与检验方式分别为χ2和t完成,对于所得结果表现形式则分别为均数±标准差、率(%)完成。所得结果即(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本组240例患者经护理后,214例患者的乙肝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其中治愈36例(15.0%),有效178例(74.2%),无效26例(10.8%),总有效率达到89.2%(214/240)。
施护前,患者的SAS量表评估值为(57.3±5.1)分,SDS量表评估值为(59.4±5.6)分;施护后,患者SAS、SDS量表评估值分别为(42.1±4.3)分和(41.8±3.8)分。可见施护后,患者的情绪量表(SAS与SDS)评估值相比施护前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护理是现代医疗服务行业倡导的一种护理模式,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广泛的开展。其宗旨是“以人为本”,争取向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指导更优质,更贴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与身心需要[6-8]。吕桂云[9]研究观察200例接受不同护理服务指导的患者资料,发现全程优质护理组在护理态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并且更能够获得患者的认可。吴建玉[10]研究对此看法也基本一致。
本研究中,我院将全程优质护理理念引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240例患者按此模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明显提升,总有效率达89.2%,并且与施护前相比,患者施护后在SAS、SDS量表评估值方面也有显著降低,这充分说明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符合上述资料观点。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以全程优质护理指导是一种可行辅助方案,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情绪负担,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