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霞
(甘肃省岷县寺沟乡中心小学)
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本文就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做出叙述。
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可以让你的思维加灵活,因为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便利条件,在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教师更应该花费心思在其上,这是由于学生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才会保持积极的动力去解决问题。下边从三个方面阐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怀疑态度,他们不再是听老师讲什么就觉得正确答案是什么,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学习的兴趣。
2.问题意识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小学数学作为启蒙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要起到创新驱动的作用。有问题才能寻找解决之道,探索过程中才会创新。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在当今时代,不再是循规蹈矩,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3.缺乏问题意识有弊端。可能迫于老师威严或者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有问题不敢提,发现错误不敢说,这就导致课堂上老师讲错了没人纠正,其他的同学学习到错误的知识却浑然不知,长时间下去,学生都是听老师干讲,课堂效率低,学习到的知识浅显,知识面不能拓宽。
在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问题上,通过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问、结合实际生活、开展课堂辩论、善意出错引起发问、教师课前准备过程中进行问题设伏等方法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下面就这些方法逐一详细介绍。
1.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交流。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发问的心理基础,在课堂中即使学生提出了错误的问题,老师也要给予肯定,莫要打消其发问的积极性,但也要讲清楚问题的错误根源。
2.引导学生发问。介于学生知识层面的狭窄,有些问题可能学生不能考虑到,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比如,在学习“速度×时间=位移”这个公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学生会好奇为什么题目中给的是路程,却仍旧可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这时老师可以借机拓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涉及路程的问题都是单向直线运动,而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和位移在数值上相等,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结合实际生活。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注意学以致用,解决数学问题,要与实际相结合,学习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这样才会生动有趣并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可以用教室作为模型,让同学们认识长、宽、高都具体指哪些,这样的方法简单明了,借此机会,同学们会产生疑惑,那么这个房子的大小是否就是用长、宽、高来表示,从而可以为后讲的体积、容积做好铺垫。
4.开展课堂辩论。课堂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重点并不是为了分出谁对谁错,而是在这样的辩论中,老师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地方可以拓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辩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就自己的观点做出陈述,如果认为对方的观点错误,可以做出反驳,最后由老师做出判断和总结,这样的辩论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哪些因素没有考虑,自己的方式为什么错了和错在哪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引起发问。
5.善意出错引起发问。老师要注意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本,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就要锻炼学生在上课时敢于对老师讲错的问题进行发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如讲“零除以二得零,那么零除以零也得零”,注意到问题的学生会立即意识到零是不可以做除数的,同学们都会因为这次错误引起的发问记住零不可以做除数。
6.教师做好课前设计。一堂好课应该是有计划地进行,学生才听的津津有味,对知识听懂才能发问,这一环节在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学生也应当配合好老师,做好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程度掌握,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以便在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发问。
在小学教育中,问题意识培养刻不容缓,但也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其在课堂发问,合理的方法才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董鸣.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