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美育的介入策略

2018-02-09 18:20阚建平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美育美学

阚建平

美育教育是情感教育之一种,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重要性相对突出。因此教师需要广泛收纳各篇章中的美育教育可能性,带领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实现篇章内容精髓的真正理解。现以《诗经·蒹葭》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蒹葭》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古诗,其中可以提炼的美学元素相当丰富,如其意境、语言等,均是先秦美学的代表。若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相信定然可以使学生紧紧把握住这些美学元素,实现文本的深入赏析品读,以此更加轻松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一、以音乐带动美学认知

学习教材中的经典作品,首先自然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对于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接下来便需要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品味,理解它美在何处。理解美在何处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其中以音乐之美的角度进入引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做法。以《蒹葭》一诗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要求两名学生对本诗进行朗读,接下来再由教师进行范读,学生在比较之后,可以感知到本诗所具有的音乐旋律特色。尔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本诗关系比较紧密的《在水一方》歌曲,这首歌曲由琼瑶改编、邓丽君演唱,可以使学生产生听觉上的美好感受,当学生陶醉于《在水一方》的音乐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这首歌曲背后古诗的音乐之美,并按照顺序对本诗进行押韵、叠词使用以及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如此一来,学生将会对以蒹葭为代表的《诗经》艺术特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二、走向情景交融的感悟

情景交融是很多语文篇章都具有的特点,代表性很强,为此教师可以在用音乐等方式带动美学认知的基础上,层次分明地进行情景交融的感悟教学。

即以《蒹葭》一诗为例,便可以首先和学生共同感受诗中情感,在学生大致体会诗作内容以后,对诗中的执著、思念、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形成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感印象的感受过程,进一步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共同体会丰富情感的美妙之处,并要求学生从自身的人生实际出发,对这种情感给予升华体悟,即在追求与探索一切美好事物的时候,都会有与之相类似的情感,求之不得时,那种欢欣与失望并存的情绪,本诗是描摹得恰到好处的。

其次,教师和学生对诗作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教师需要使学生意识到:一切外在行为通常皆以内心情感为折射,而此过程又需要依赖于景物描写达到抒发的效果,从而才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判断。在《蒹葭》一诗之中,作者同样借助景物描写达到自身情感烘托的目标,在学生诵读本诗的时候,应当明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句子,所描写的既是景象也是心境,这正是《诗经》比兴手法的应用,也是其魅力之所在。而如果想使教学走向深入,师生还可以就蒹葭秋水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意象特殊性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种意象实际上往往是用于营建凄凉萧瑟意境之用,在诗人所求不得时,便可以将其内心情感与这种意象结合起来,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再者,蒹葭具有纤细修长的特点,以柔软且坚韧闻名,这与诗人的情感也有相通之处,其美学特质值得重视。

第三,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本诗情景交融之美的几重境界,如诗人对伊人如梦似幻的追寻,主观心理和秋晨雾霭、烟水茫茫的外在景致浑然融为一体,似乎这烟水茫茫便是诗人梦幻一般的人生,情与景相依相融、难分彼此;再如诗人所追寻的伊人,是似真似幻、似有若无的,是“宛在”的,正因为一个缥缈难定的影子始终在闪烁,诗人的情思才如此热烈,那种执著之意、坚毅之美无形中展现出来;最后,在诗人追求无着的情况下,其惆怅失意心境,恰如深秋萧瑟景象,正如词人宋玉所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是足以动人肝肠的。这几重境界在较短的文字中纤毫毕现,不能不说是极佳的作品,极美的境界。

三、语言文字之美的回归

初中语文教学终归要回到语言和文字的研讨上去,这是毋庸置疑的,当初中语文教师以情景交融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到如真似幻的美学境界以后,还应当有走出来的勇气,重新站在语文的角度进行总结。首先是发现作品中对主人公追求伊人感情心绪的特点,其痴迷、失望是如何展现出的:作品并没有对其直接抒发,而只是借助其具体行为,如“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等加以含蓄地表达。其次是发现作品中主人公追求目标的形象特点,这同样没有具体的描写,只是从烟水茫茫的迷离环境中,从追求者孜孜以求的努力中,分明可以感受到所追求目标的魅力所在。最后,《蒹葭》这首诗写了追寻过程的困难与目标的可望却不可即,只用了“宛在”的结果作为收束,接下来如何没有直言,这也是本诗的绝妙之处,它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许追求仍将继续,因为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本身便足够迷人;也许在无限怅惘中就此作罢……但到底如何,则是需要读者在文字之外进行想象了。

当对作品的“美”进行感知与分析之后,再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则学生接受起来便会容易得多,也更能从中产生独特的感知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留意于提醒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诵读,再一次夯实美育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美育美学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公民美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外婆的美学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