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优秀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18-02-09 17:24张卓娅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思政

◆张卓娅 程 文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重点高职院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已开始探索,尝试深入发掘和利用岭南优秀文化,并将其作为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既可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加强其对文化的认同感,又能利用文化的渗透功能,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岭南文化包括精明而富有开拓精神的潮汕文化、务实而注重伦理的客家文化,兼容而开放的广府文化,又兼有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真诚浪漫的港澳地区所具有的中西交汇的特色文化。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在近代,岭南得时代风气之先,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之地。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它又为国内各地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从文献记载到出土文物,从历史遗址、建筑、民俗、园林、商业、宗教等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反映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开放、兼容、改革观念,它们在过去的不同时代引领社会发展的潮流。正如孙中山指出,“吾粤之所以为全国重者,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心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

今天,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院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特点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功能,恰当地把岭南优秀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发挥其对广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并着重体现岭南优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以我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岭南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概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我院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作为广东重要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广东各地。如果将优秀的岭南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又能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第二,岭南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且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历史文化资源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极其密切。在教学中适当融入本土文化资源,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如果再结合课外实地参观、考察,使学生参与其中,则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全面、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欲望。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找到“合乎实际的坐标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岭南文化形象、直观且内容丰富,作为一种家乡文化,大多学生虽然知晓,但却了解不深,如果能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合适的坐标点。

比如,岭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多位名人的诞生地: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等;它又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多个重大事件的爆发地:鸦片战争的战火首先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浩气长存、精神不死;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随着胜利的推进“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形成全国性的人民解放运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巍峨耸立的梅关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红军在南方游击战中的英勇顽强,陈毅的《梅岭三章》堪称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么多的榜样力量,我们为何不利用呢?

为了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单项传授知识,我们还可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文化遗址参观、考察。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又能使其在参观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各种教育。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胜过教师站在讲台上对这些遗址描述多遍。考察结束,学生可写观后感抒发思想感情,可写小论文探讨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教师再针对性地点评、讲解,进一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另外,放假期间,教师也可让学生在各自家乡附近,通过走访、参观、调查等形式搜集爱国主义或革命历史或改革开放中的人物、事迹作为实践活动内容。如此,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会在活动中增强、巩固,他们的情感、技能、认知等的综合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同时,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会促进其在将本土文化和全球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会求同存异,甚至把个人的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视作对不同文化——包括岭南文化学习的过程,而这种学习恰巧是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东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个群体不该缺席,应当有更大的担当与作为。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再加上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果并不明显,仍有许多不足。比如:

(1)偏重专业课操作技能的培养,弱化思政课育人功能,思政教育实践课较少,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更谈不上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内心的信念。

(2)课时少,任务重。高职院校本身学制短,思政课时还时常被压缩,有些知识点无法拓开详细论述,学生就会一知半解。

(3)学生生源复杂,思想素质、理论基础水平不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功利心较强,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错误观念。他们认为大学以前都在灌输思政教育,没必要再重复相似的内容和说教,认为和现实需求并无多大联系。

(4)在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不能很好地将新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教学创新。

总之,将岭南优秀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着重教学方法、内容、手段与效果的改革、创新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另一方面,又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价值认同,激发出为地方发展效力的深厚情感,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岭南思政
忆岭南
岭南文化名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雨岭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不辞长作岭南人
岭南文化遗产讲座——《仓东计划》的理念与实践在广州举行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