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兰
现代文阅读两步走:一读文,二作答。
解读文章有道有法,遵乎道,合乎法,一切皆呈现。
题目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空间,是我们把握文章的切入口,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内容和文章主题。
根据语法关系,题目可以分成词语类、短语类、句子类。类型不同,思考的重点也就不同。
词语类,关注该词语。如名词“玉米”:这是什么样的玉米?玉米有什么好写的?需要找到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解读文章的切入口。再如动词“做客”:谁到谁家做客?文章是关于留守儿童到自己父母家“做客”的故事,若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该篇小说主题。
短语类,关注修饰词。如“永远的门”:“门”代表什么?为什么会是“永远”?再如“彩色的荒漠”:荒漠怎么会是彩色的呢?
句子类,关注故事情节。如《严冬海猎》:为什么要在冬天出海?出海顺利吗?结果如何?再如纪念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鬼才黄霑去世六周年的《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越大半个中国》:“白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骑别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又是什么意思?等等。
有人读文章时没有思考,走马观花,读完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感受。显然,这是一种无效的阅读方式,这样下来的结果,看到的只是是一堆文字符号,而这些文字符号背后的信息、情感、力量等等,都没有进入自己的思考视野。有效的阅读,应是以思考带动阅读,以阅读解决问题,读懂作者,读出自己。
如小说《一条忧心忡忡的蛇》,以蛇的角度写了一位空巢老人的故事。若你用心读这篇文字,会发现很多问题会不自觉地涌出:
蛇怎么会忧心忡忡呢?(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能让我们体会到空巢老人生活的心酸。)
为什么要从蛇的视角写而不是其他动物如小猫?(连蛇这样凶残的动物都起了怜悯之心,由此可见空巢老人是多么需要关爱,使得主题更加突出明显。)
前三段为什么要从老人的居住环境入手?(塑造了一种古朴的氛围,符合蛇的生长环境;突出了老人生活环境的孤独,为写老人的心酸做了铺垫,引出了主题。)
作者安排蛇多次出现,意欲何在?(线索作用,它是老人生活的观察者,它出现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能看到老人日常的生活,也就越能感觉到老人的复杂内心。)
老人在电话响起时想电话为什么又不敢接?(渴望自己孩子的到来,但又怕会失望。)
为何开始没有任何反应?(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
思考是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阅读的有效方式。思考多了,问题有了,文章自然也就读懂了。当然,思考的内容因人而异,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充分调动了大脑,参与了作者的写作和情感历程,这样自然就把文章解读透透的。
一是梳理层次结构,明确写作思路。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划分层次,读完后要及时对全文做最终的精简梳理,能大概明确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这些等基本问题。梳理结构是为了缩短文章含量,只抓主要信息,这样既减轻了理解负担,又能有效利用文中信息。
二是抓主题信息。它们是读文章的一个重点。因为它们是一切思考和作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什么样的题目,最终都要指向主题信息,有时候用自己语言把主题信息串联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初步组织出答案来。
梳理层次是为了把握文章内容,抓关键信息是为了落脚文章主题。这两项工作是我们在阅读中必须要同时做到的,否则就是无效阅读。
阅读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在阅读思考的同时还得阅读标记。大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要在原文上做勾画,如主题词、修饰语、写作对象、过渡句、重复出现的词、层次结构等。不同内容要用不同标记符号,主题词可以用圈圈出来,这样更明显;修饰语中的定语成分用括号,状语成分用中括号;写作对象用表示主语的双线;过渡句用横线;重复出现的词语用波浪线;不同的层次结构之间可以用反斜杠表示。
二是要在原文旁做点评。如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用个问号,表示自己的看法;有共鸣的可以用个叹好,表示赞同,感同身受;有话要说的地方,可以简单写几个字,以免灵感消失;写作手法可以直接在旁边标注。
实际中最忌讳的就是一篇文章读下来,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标记。固然大脑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很多东西,但阅读标记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要想在有效时间内精确抓住信息,必须做各种标记。
读文章不可随便盲目,得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重点内容重点关注,该思考的思考,该落脚的落脚等等,这样才能把文章变成自己的东西。得抽丝剥茧寻找文字符号背后的信息,透过文字直钻作者的情感世界!
阅读是做现代文阅读题型的前提条件,读好了才能写好。那是不是只要写了我理解的东西就可以得分了呢?当然不是!写什么、怎么写,得考虑阅卷者的评卷心理和评卷标准。具体而言,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
这是一条金刚定律,在第三条中提过,在这里再单独列出,一定要狠抓主题词!主题,也就是主旨,是文章的最终写作目的和归向,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如果是写人的,必然是因为他身上有着某些特质,传达出了某种东西。如果是写事件,那也必然是因为这事件背后隐藏着某些东西。
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相对应的文本区间,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追寻相关区间,然后联系全文和主题,细细研读此区间,锁定答案来源。
一般情况下,出题者设置的问题是按照文本顺序来的,所以如果无从下手,确实不知道区间在哪,可以按照文本顺序寻找,看看是否有自己没有利用到的信息,是否有漏点。这个规律在做小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个内容分析题最明显。
大多数文章都有自己的核心关键词语,这些词语都与文章主题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有意识的利用这些词语。而纵观很多参考答案,也都会把原文中的关键词作为得分点使用。
这些核心关键词语有的是比较集中在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落里,我们称为主题句或主题段,那这些句子和段落就是我们要重点研读和利用的地方。有的是分散在各个部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并用很显眼的符号标记。退一步讲,读一篇文章如果只做一项工作的话,那就是找这些主题词、主题句、主题段。
当然,这不等于说要照抄原文,而是说要用原文信息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有时候,我们往往会词不达意,而用原文核心词汇表达是最有效的捷径。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语文学科自然也如此,我们要把个人的感性理解和感受上升到专业理论的角度。如有很多题目考查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等等,这就是在考查专业内容。我们在组织自己的答案时,都要有意识的用上。如“乐景写哀情”“铺垫”“虚实结合”“衬托”等等。
每个题后面都会标有相应的分数,这个分数是评分的依据,也是我们作答的依据。一个题得有几个点,每个点得几分,这个是可以根据分值规划出来的。如六分题,至少三个点来平均分配,四分题得保证两个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最好多加一个点,因为,有时候我们想的未必有参考答案全乎。
当然,也不可无限制的多写,六分没必要六条,八分也没必要八条。这样写作耗费时间不说,还会有重复内容。若发现有这个倾向,要及时合并归类。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正式下手前需要心中有数的几个方面。除了这这几点外,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技巧。
比如回答不啰嗦,问什么答什么,这样做是为了节省时间,只写得分的地方;比如尽量用四字短语,或者两字短语,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立体化、真实化,像“寂寞凄清”“凄冷孤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比其中任何两个字的词语要好;再如,规划好作答布局,要表上小序号,不可一段论式,因为阅卷老师不会有时间,也不会有耐心给你挑你想表达的重点意思,你需要条分缕析地主动呈上。
纵观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读而不得,得而不合。固然,这里面有个人的差异性在里面,有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在里面,但这不并不等于说,做阅读题靠的完全就是个人能力,它也是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律的。
现代文阅读离不开阅读和作答两步。阅读不可省,作答不可随便,即解读为上,作答为宗。这是我们做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关键!